也就是常說的主考官,多以翰林學士擔任,不僅是出題人,更是評卷人,并最終定下優劣高低,可以說在省試中有很大的權力。
晁迥,便是月前大宋官家趙恒親自定下的此屆省試的權知貢舉。
其人五十有五,太平興國時舉進士,后來做過大理評事、右正言、直史館,刑部尚書。
因之才學,尤其晁迥編寫的《咸平新書》《理樞》等篇,頗受趙恒賞識,自去年開始,即授予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如今正還主持著國史修訂的修訂工作。
性格上,晁迥待人寬厚,容易讓人親近,做官行事沒有做事,頗受朝臣的尊敬,趙恒平日更是稱之為“好學長者”,非常敬重。
也難怪會在今歲的省試上,會讓之擔任主考官,且朝野內外在得到官家的任命后,皆無異議。
其實,自從得到皇帝任命后,晁迥這些知貢舉的官吏就被鎖在了貢院內的另一處院里,又稱之為“鎖宿”,不允許和外面的人交往,如同囚犯,除非考官暴疾,或是妻兒病故。內中的出題,包括當下的試卷都是由專人送來的。
這項規定,也是太宗朝時出現舞弊時間后,專門定下來的。
趙恒當政,也不是沒有出現過舞弊時間,比如五年前的咸平三年,王欽若收受賄賂,使得一位任姓考生成功登第。
事情發生后,王欽若因為特受趙恒重新,加上很多人出了“意外”,證據不足免于一難,其他人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包括兵部員外郎,工部尚書,退直官等大大小小上百的官吏,要么削籍流放,要么鋃鐺入獄。
后幾年,包括眼下的景德三年,考場紀律,尤其針對主考官的紀律都被嚴格執行,另有人選嚴密監視。
“此中三卷,我等各有人肯定,實在難以抉擇,不知明遠認為那個可為第一?”
正當晁迥把手里的試卷放下時,另外四個考官一同走來,就等著晁迥這名主考官定名次。
名次只要定下,后面再一排序,送至宮內,讓大宋官家過目下,基本上就可以放榜了,而他們這群困了近月的內簾官門,終于是可以回家了。
卻見晁迥笑著點了點剛剛放下的那一卷,面帶微笑看向周邊的幾位閱卷同僚“晁某認為,此人詩賦策皆為上等,當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