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心中埋下了一個變革的想法。這種想法尚處于萌芽之階段。
歷時一月又四日,當抵達宋州,即應天府境內之時。
來自瓊州之地的海商整合及官吏懲治之事,為說書人說的神乎其神,傳至應天府,朱說聽罷,忍不住拍手稱快!
“海運使李賢,其之才能,及于河西大義之事,我于長山多聽慧實大師稱贊,沒想到其之手段層出不窮,借勢也好,借威也罷,僅在數月之內,就讓瓊雷之地的海商團聚其之周圍,不虧是我大宋新一代青年才俊的標桿人物。還有那呂夷簡、王曾,此二人能用雷霆手段,絕非等閑人也!”
朱說的目光是毒辣獨到的,只聽得三兩事,就猜中了內中的玄機。想到自己的年紀,還有前來應天府的目的,再有前人的激烈,他更有了學習的緊迫性。
初至應天府,朱說并未沉迷此間的花花世界,直往應天書院而去。
卻說南京應天府,本為宋州。因宋太祖趙匡胤發跡于宋州,所以改國號為宋,再因為宋州在古時候即為商丘,商丘又為大火星分野之地,宋故而自稱為炎宋,或是火宋。
由于各種各樣的歷史淵源性,宋州到了景德三年,即被趙恒提升為應天府,屬于京東路治。
此地人口迅速激增,文化經濟日漸昌盛。
在東京大修宮觀之際,于今歲春,大中祥符二年春,由東京有消息傳來。
皇帝趙恒有在應天府以修“宮正殿”,具體的詳情,據說工部之內,亦是議論紛紛。加上朝中反對聲浪頗大,此事恐一時半會難以成型,但并不妨礙應天府的發展。
其中,不斷變革和擴建的應天書院,幾乎成為了應天府的標志性建筑。
其處于商丘之地南湖之畔,風景優美,氣候宜人。
自景德年,由國子監開始的學制和學業改革后,應天書院隨即被提升為府學。
而要追溯應天書院的歷史,可以把時間推回到近百年前的五代后晉,當時官學的大規模廢棄,催生了私學的興盛,應天書院由此孕育而生。
時至今日,應天書院的規模,已經直逼兩京國子監,學舍已有近兩百間,書卷多則兩千卷。
更是于今夏,聘請了戚舜賓為主院,以曹誠為助教……皇帝趙恒亦是不吝撥款,讓應天書院的聲望僅次于兩京國子監,成為士子,尤其相鄰州縣貧寒士子爭相求學之地。
在這么一個略顯寒冷的冬日,朱說踏進了應天書院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