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了太傅府……
次日一早,占城國國王召見的消息尚未傳來,李賢的住處外,卻迎來了李朝的官吏。
“是李朝今次來往占城國的主使,此人亦姓李,據說乃是李朝當下皇帝李公蘊的義子,小郎是見還是不見?”
李賢剛好海運府舶司府,此兩府今次同行的官吏,于驛舍之內研討完,接下來航隊的路線和安排,就看到曾波由門畔而入,于之耳畔小聲匯報道。
李賢的腳步向外踏去,遠離了內中商議的聲音,到達了院中的樹蔭之下,而在于四周,乃是同抵城中的海師將士,正于周圍不斷巡視。
嚴密的安保下,除了從正門進,連一只蚊子也休想從空隙里鉆進來。
李賢側耳聽著外面的人聲馬車聲,旋即轉過頭,淡然道“既是李朝人自己尋上來,那就見上一見如何?況且如你早上于我所言,這李朝人來此,大概率也是試探占城人態度的,看來安南之地,戰亂將起,恐將持續更長的一段時間。李朝人主動尋了上來,使之為李朝皇帝帶句話,恰也正好!
就算安南未來如何亂,我們要保證的即是我大宋于此的利益絕不能亂,其實吧,一個和平的安南環境,更符合我大宋的海貿發展,但若真的牽扯上戰爭,其實另有其他的路子可走的……”
李賢口中的“其他路子”,不是別的,正是軍火。當然,這里的軍火帶著廣義意思,可以是海上作戰的船只,也可以是利器……只是在沒有徹底的防備機制下,讓大宋做軍火買賣,多少有些不保險。更為關鍵的是,要看李朝的執政者,于大宋的態度和關系如何?
要是李朝全面傾倒于宋,甚至于樂意成為大宋的一路,那就是支持他拿下占城,乃至真臘,又如何不可?
帶著這種試探的心里,李賢讓曾波遣人將李朝使臣請了進來。
讓他有些恍惚的是,這位出使的李朝使臣,亦為李公蘊的義子,竟是位年過半百的老人,而且說得上一口流利的漢話。
“鄙臣工不為,見過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