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府宰執,連同皇太子趙禎已經到了延慶殿。
是日,在兩府宰執和皇太子趙禎的見證下,一月的時間,已然骨瘦如柴,難得清醒過來的大宋皇帝趙恒,讓參知政事李迪執筆,擬定了遺詔。并更換了宮門禁軍首領……皇帝趙恒的多重安排下,此時,就算有人懷有異心,也別無辦法。
待之臣子和妃嬪離開,趙恒單獨留下兒子趙禎,說道了半個時辰。
出來時,皇太子趙禎滿臉是淚,站立不穩。
而自當日夜起,皇帝趙恒的病痛再次發作,又昏迷了過去。
……
因海上的風浪,四日的功夫,等抵達登州港口,李賢便遇見了尋他蹤跡而來的皇宮內侍。
得知趙官家召他入宮的消息,李賢自曉得東京沒出亂子,家中妻女兒子也當安全,大松了一口氣。
來不及休息,是日便騎著快馬,往東京趕去。
大宋歷天禧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夜間亥時三刻,大宋皇帝趙恒,駕崩于延慶殿,時年五十三歲,在位二十三年。
其本為宋太宗趙光義三子,母親為元德皇后李氏,本名為趙德昌。
尚少年時,趙恒即是聰慧,受到太祖皇帝趙匡胤的喜愛。于至道元年,被太宗皇帝冊立為臺子,改名趙恒。至道三年,登臨皇帝位。
即位初期,任用賢臣,勤于政事,開創了為世人知曉的咸平之治。后在景德元年,與遼國達成爭議頗大澶淵之盟。于大中祥符年間,又因修建宮觀,多為人詬病。但之接受了臣子的奏書,開海貿,辦鹽場,擴海師,亦是功過參半。
轉眼至天禧四年,終于一統燕云之地,恢復中國之故土。
是年,駕崩。
十月三十日清晨,在代表著皇帝駕崩的喪鐘敲響的數個時辰后,日夜兼程的李賢等人終于是到達了東京城外。
此時的東京城內外,隨處可見百姓為帝國皇帝之逝,而披麻戴孝,悲傷之氣,溢于言表。
行至城內,所有的酒肆,歌坊全都主動關門歇業,每家每戶門前,都系著白布……
國子監的學子們,在皇帝趙恒去世后,難得于之今日,沒有批評時政,而是組隊于東華門之外,大聲朗讀皇帝趙恒生前所著的《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