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選秀,和李家沒有多大關系。
如李志的長女許配了人家,而李賢的女兒李錦,雖是才學卓越,但在東京創(chuàng)立了一支“娘子軍”,專打潑皮無賴,于坊間的傳聞里,端的是“兇善”小娘子,尤其一個“兇”字,就怎樣也不會被選為秀女。
何況,深受皇帝趙禎信任,又于政務府穩(wěn)坐的政務參事李賢,就算跑路也不會把自家最心疼的女兒,往后宮那座火坑里推。
再說說政務府這兩年的發(fā)展,經(jīng)過最初的磨合,政務府已成為除東府政事堂和西府樞密院外,最為重要的政事協(xié)商處理機構。
尤其自德祐二年,政務參事李賢上書的“票擬”方案,成為兩府主吏在有交流決定“障礙”后的主要決策方式,而最終決定權還是在皇帝和兩宮太后太妃。
其過程便是,天下之重要奏章,東西兩府無法達成統(tǒng)一意見,便可送至政務府,在政務府由兩府的官吏,各自在小票上寫好建議和方法,然后宮內(nèi)進行審批。
而擁有票擬權者,無外乎兩府宰執(zhí),三司計相,外有政務相,此六人。
此中六人,也相當于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內(nèi)閣”。
票擬的出現(xiàn),極大的減少了皇帝的辦公事項,也讓權力集中起來。
且說大宋版的“內(nèi)閣”會發(fā)展到何種程度,就留給時間去判斷了。
……
五月開始,大宋各地的選秀就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李賢今日繼續(xù)去皇宮之側,修建了兩年,但還是難掩新意的政務府辦公。
政務府處于東華門西邊,和資善堂相距不遠,在之后方,亦與宮門有個小小的過道。
皇帝趙禎,有空沒空,也會來這里轉轉。
而在過去的兩年多的時間里,趙禎不僅長高了許多,學習和處政能力更是極快。
尤其在常來政務府的幾位宰執(zhí)的教導下,已然能自己批閱好普通的奏書。可能是前幾年常出宮觀看民生的原因,趙禎在國內(nèi)太平的情況下,將自身的絕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農(nóng)業(yè)貿(mào)易教育社會福利,此四者方面上。
且在李賢于今歲處,提出的醫(yī)療制度和養(yǎng)老愛幼制度上,趙禎盡以全力支持。
丁謂去歲因人舉報和宮內(nèi)宦官雷允恭有秘密聯(lián)系,企圖暗通宮中,被貶后,新上任的三司使杜良因為皇帝趙禎想把這些年花到此類民生建設上,且在當年開始實施,即表示很難做。
原來是在收回燕云及靈州之地后,因為布防筑城,外有對邊疆進行開田移民的原因,大量的錢財,如流水般嘩嘩的往外流。
這次,皇帝趙禎又“突發(fā)奇想”的想要建立什么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且在以開封府,河南府,應天府,京兆府為主的四府先行實施,后逐漸推向全國,誰知道要花多少錢?
趙禎倒也是個干脆的,不復幼時的軟弱,這杜良不聽話,沒過一兩月的時間,就找了個緣由,在崇政殿的朝會上,無視旁邊皇太后劉娥的勸告,直接將之革職,換上了個聽話的三司使。
“官家,萬不可急功近利,大宋之基本保障,可設定,十年,乃至二十年,半甲子的規(guī)劃。且一切都是在探索的階段,步步為營才是坦途。”
那日朝會后,趙禎又來政務府溜達,社會保障體系的提出者,也是此間的幕后引路人李賢,只好苦苦勸解。
別把皇帝趙禎沒教成圣明君主,也沒教成歷史上那大名鼎鼎的仁宗,反而讓之成為了剛愎自用、不顧實際的君主,那可就是大錯了!
好在趙禎冷靜后,也明白了輕重,亦在李賢“實踐是檢驗事務的唯一標準”的理念下,開始改變處事之法。
而自當日之事件開始,李賢也逐漸明白有一群“噴子”,能時時刻刻驚醒皇帝的重要性。
于是,從三月半開始,李賢便想著在離任前能發(fā)掘幾個優(yōu)秀的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