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的調動需要時間,前往袁紹袁術那里結盟的使者也需要時間。
劉凱打算在大軍征討瑯琊國之前就把從青州書院選拔人才一事給辦了。
正好恰逢兗州青州空虛,這些剛剛被選拔出來的人才也可以前往各群縣穩定民心。
孔融有了陳宮的協助,很快就出好了題目。
至于考場的規格,還有考試的評判標準什么的,劉凱都早早告訴了陳宮。
考場就在劇縣內城的州府中進行,至于考試的評判標準先由鄭玄孔融陳宮三人評判。
有兩人感覺不錯就可以過關。
本來考官還有蔡邕的,但是他對這件事情不是太熱衷,稱病向劉凱推辭了。
過關的學子如果學識方面出眾直接就可以派往各郡去籌辦書院了,而內政方面的人才則由劉凱陳宮崔琰三人再次評定,以決定他們是到底適合干什么。
青州學院的學子們比以往都要興奮,不論是被派到地方上教書育人或是出仕為官,都是對他們多年來學習成果的一種肯定。
在籌辦的過程中,這些學子也開始有針對性的復習。
公元187年4月1日。
明天就是立夏,這是春天的最后一天。
這一天劉凱在劇縣州府內開辦了第一次青州書院的統考。
學子們辰時開考午時結束,中間一個時辰的吃飯時間,下午未時開考酉時結束。
時間安排就是這樣子的,很簡單,但是也是這些人之前從未經歷過的。
陳宮前天向劉凱匯報說是有九十六名符合標準的學子前來應考,眼下一看人都到齊了。
場中鄭玄坐在上位,孔融陳宮在場內巡視,每兩名學子中間都有士兵在中間站著,以防他們交流。
劉凱沒有提過作弊的情況,這個時候文人的面子大過天,劉凱有自信不會出現那樣的人。
雖然劉凱沒有出現在這些學子的面前,可他也一直在旁邊這些房屋里暗自觀察著。
眾學子有人從容答題,有人滿頭大汗。
考場無比的安靜,一些研磨的聲音顯得特別悅耳。
很快一天就過去了,陳宮安排那些士兵將他們答完的考題收好,一并送到了劉凱的書房。
劉凱的書房很大,所以他一直將這個地方作為議事的地方。
不過此時卻堆滿了書簡。
陳宮孔融鄭玄三人都沒有休息,而是直接檢閱了起來。
時間安排的很緊,他們包括劉凱必須要在大軍行動之前就處理好這些事情。
劉凱也沒有在這里打擾他們,而是約好了崔琰第二天來此評定。
至于陳宮,劉凱現在是把他當成一頭牛來用,估計陳宮今夜就得睡在這書房了。
三個人商量著、查閱著。
偶爾也會有驚喜的表情出現。
夜深人靜,初步評定已經完成,鄭玄還有孔融已經帶著他們認為學識出眾的那一部分卷子出城回青州書院去了。
劉凱呢是將書院的所有事情都拋給了孔融鄭玄,他們二人也是挺開心的。
陳宮就在州府內睡下了。
轉眼間日上三竿,劉凱來到書房,崔琰陳宮二人已經在此等候他了。
“公臺昨日辛苦你了?!?
陳宮躬身一拜。
“殿下,臣下昨日翻閱答卷,也是獲益頗大,談不上辛苦?!?
劉凱點點頭,示意二人可以進行了。
陳宮昨日就將這些內政方面較為出眾的學子的考卷作了分類。
適合管理地方的為一類、適合民生方面的為一類、那些軍事才能出眾的為一類。
這樣一分劉凱崔琰現在就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