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以為劉凱這是沖動之下才做出的決定,紛紛上前勸阻。
“殿下,值此當口,不可再激怒公孫瓚啊。
不管他是假意投靠也好,真心投靠也罷,這個時候動他公孫瓚的兵權,怕是會引起他劇烈的反應。”
“都別說了,寡人這樣做自然有寡人自己的道理。
張遼、諸葛亮你們去了之后,若是公孫瓚不交出兵權,就跟他說。
寡人會派出剩余的四十萬大軍北上冀州,全力解決掉袁紹,然后下一個目標就是他公孫瓚。
寡人不信都這樣說了,他公孫瓚不會掂量一下自己跟袁紹加一起是否還有那個勝算。”
“可是公孫瓚會輕易相信么,上次臣與他說殿下還藏了十五萬揚州軍降兵,現在這么短的時間再去告訴他其實有四十萬,他會相信么?”
諸葛亮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青兗兩州一共十三個郡國,每郡常年配備郡兵五千名,麾下共計八十九座城池,每座縣城有縣兵五百人。
都城臨淄御林軍統率李典麾下有三萬御林軍,你們誰來給寡人算算這加一起多少人。”
猜字游戲跟算數都是楊修的強項,只聽得他直接脫口而出喊道。
“殿下共計十三萬九千五百名將士。”
“德祖算的不錯,再加上潁川十萬,揚州五萬,剩下豫徐揚三州湊出十萬人不難吧。
加上現在冀州這些兵力,寡人自夸一下麾下百萬強兵有誰能說寡人胡說八道么?”
所有人都沉默了,大家都知道自己這一邊很強,兵力很多,但是真的這么把各地的郡兵縣兵全都算上,加在一起就成了劉凱的底氣之所在。
“九十萬大軍,寡人收拾一個袁紹跟公孫瓚很難么?
寡人說句看不起他袁紹的話,他這一群冀州大軍的戰力也就跟青兗兩州的郡兵相當。
現在袁紹不是在繁陽城下么,傳寡人的命令,讓趙云帶著第一軍團的將士們快速前進,務必在明日抵達館陶城。
爾等下去將各個軍團內的騎兵全都聚集在一起。
余下所有步卒聽從賈詡命令押著攻城器械直接前往鄴城,與臧霸還有徐盛會合,只圍不攻。
寡人要帶著騎兵在繁陽城下將袁紹的主力大軍徹底擊潰。這一戰所有軍團長除張遼以外,諸將與寡人同行。
張繡,現在加上第一軍團能夠有多少騎兵。”
“回稟殿下,能湊出十五萬騎兵出來。”
說著說著,劉凱的熱血便涌上了心頭。
“好,十五萬少是少了些,不過也夠他袁紹喝一壺了。”
謀臣最大的作用不是出謀劃策,而是在君主沖動的時候或者是犯錯的時候將之拉回來。
“殿下,到繁陽的路上都是高山只有一條大路可以通行,但是路上有兩座城池攔路。
殿下是否考慮一下,將這兩座城池攻打下來之后,再前去支援繁陽城。”
沮授指著地形圖說道。
“確實是,諸位可有什么其他的道路供行軍之用?”
接下來有人說讓劉凱向南入兗州,從關羽太史慈他們之前走的那條路通行,有的則是讓劉凱向西走通往鄴城的馳道。
不過這條路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趕向繁陽,都要比直接直線過去多耽誤兩三天的時間。
“殿下,我們何不將那館陶縣令找來,詢問一下他的意見。
此人是館陶的縣令,對于魏郡的一切自然要比我們熟悉的多。”
這句突兀的話是諸葛亮所說,一下子就將劉凱的思路給打開了。
“對對,去將館陶縣令給寡人找來。”
本來就是在館陶縣衙的大廳議事,沒過多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