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北邊線是否依樣為之?”
兵部尚書王彥朗出言請示。
西線戰事暫時算是停止了,無論砮宛部會不會反悔違約,他們其實都有更多的時間去疏通道路,給前線送去更多的物資軍械,甚至是繼續增兵,穩固邊防或者直接北伐。
但是東線仍舊如火如荼,既然都認為乾西那邊的辦法可用,那么遼北那邊要不要依樣為之,不管哲利安閬有沒有跟砮宛合仄同樣的打算,是否也都可以給他另一條出路呢?
“不必。傳令遼北邊軍,盡數滅敵。至于他們同樣攜帶的那半數婦孺,還有那些小部族之人,愿意投降的可以留下,調一軍水師北上燕州,帶往滄州各島分散安置。”
葉藉斷然搖頭,乾西終究離著嘉羅不算太遠,把這么多人送去嘉羅的消耗,是他們可以承受的。但是再從大陸最東端,把哲利安部這么多人,也送過去,那就所耗甚大了。
而且真要在過去這么多人,梧國和胤國、軻迦帝國,也就該寢食難安,而不是樂見其成了。
再有甚者,這樣一來元臻烈的打算就被徹底破壞了一大半,元臻烈是否會改變現在的打算,也就不一定了。在這段從東到西的路途中,橫加阻攔有可能,聯合這兩部之人,一同猛攻大乾邊境,也有可能。沒有必要去節外生枝。
最后一點,也是葉藉心中最不愿如此作為的原因,那就是他想打出大乾的威勢來。不管是現在的遼北邊線戰役也好,還是將來去進攻緊守余地的綦國也好。
他想告訴天下人,守,大乾能固土安疆,凡敵莫能入內分毫。攻,哪怕你舉國嚴防,大乾亦有勢如破竹之軍。
其內百姓安居、闔家歡樂,年年皆有余慶,歲歲皆是富足。其外威不可當,莫敢不服。這樣的大乾,才是這位年號永興的皇帝,心中所想的盛世,也是他要去開創的盛世。
所以他不在乎綦國的緊守,不在乎梧國、胤國等趁機合攻嘉羅,變得更強、更大,因為他的大乾會更強,而且會一直強下去,強到別人怎么追趕,也追之不及。
若不能為?他葉藉,沒有這個不能為,必須能為。哪怕他自己沖在陣前,他也要殺出一個煌煌盛世的大乾。
“那乾西那邊是傳訊讓冠武大將軍去和梧國、胤國商談,送砮宛部一眾去嘉羅邊境?”
王彥朗施禮領旨之后,再問一句。
“商談之事由太子著手,送砮宛部過境一事,請敖帥親為。至于楚斐,讓他帶乾西邊軍,進入草原,與新編第四、第五府軍匯合,陳兵元臻部轄地二百里之外,將砮宛王庭轄地,收歸乾境。
工部將自滄州征調的民夫,一半調往青州,從青州直接往北,給朕開出大乾第一條柏油路,讓我大乾鐵軍可以暢行新地。另命乾西都護府原地征召民夫,隨軍同往草原,構筑防線長城,穩固現有地域防務。隨往民夫,可優先在雪融后于新地安家,所分地域為其故地兩倍,減免五年賦稅。”
葉藉再度下令,動作很大。
“陛下,如此是否需要調中原百姓遷居乾西。”
民部尚書厲則言隨之請示道。
征調乾西民眾,而不是更加方便進入砮宛部地域的并州百姓,一來是因為修筑邊防,尤其是在草原雪災未止,天氣嚴寒的這個時候,可算不得一件什么好差事。二來也跟大乾逐漸分散、同化乾西住民,讓他們真正心屬乾國做準備。
所以他才有此一問,以為是葉藉現在就想要調動一些小世家的文儒遷居乾西,施行教化。
“暫且不必如此,緩兩年再說,過猶不及。”
葉藉仍是搖搖頭,他此舉只是想將這個修筑邊防的活,交給楚斐去完成而已,倒是并沒有其他更多的想法。對乾西之地有打算是不假,但是不是在此時,而是潛移默化的去做,以盡量穩妥的步伐去走這段路。大刀闊斧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