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晃晃的太和殿內。
新晉的明帝國高官們齊聚一堂,朱允炆這是第一次坐在皇帝的寶座上,俯瞰著下面的文武百官,剛才下面齊刷刷的跪倒,他都有點沒反應過來。
“太孫殿下,登基大典已經準備好,到時間您就……就行了!”
禮部尚書陳迪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這些事情都是禮部在負責,是他的職責范圍內,說完就躬身退回位置。
“嗯好,就這么辦吧。”朱允炆有些心不在焉的回了句,登基大典嘛他當然知道,之前的太孫冊封就快要脫了他一層皮,還沒多久又來了登基大典。
朱允炆想了想又問了一句“年號你們禮部商議完了嘛?”
“啟稟殿下,禮部商議后上呈建文二字最佳,唯望殿下圣裁”
說話的是禮部左侍郎,這種事情就不會要禮部尚書來進呈了,如果出了差錯,殿下不滿意了,還可以讓禮部尚書在進一次言,禮部侍郎來背鍋。
說完話后禮部侍郎雙手呈上一份公文,面色恭敬。只見臺上下來一個太監,正是之前的徐瑾,起身靜悄悄的過來拿走公文后呈給朱允炆。
“嗯,那就建文吧,孤看著挺好的,其他幾個就不用看了”
朱允炆接過公文簡單掃過幾眼就掠過話題不談,其實他剛聽來建文二字就已經很滿意了,符合他理想中的盛世名稱,只不過他如果什么都不看就選了,那還要他這個太孫干嘛?擺著看嗎?
他跟在太祖身邊這些技巧著實學了不少,太祖不需要這樣,但是他一個還沒登基的小皇帝就非這樣不可了。
“還有別的事嗎?”
“殿下,您看發往各地籓王的先皇遺詔都已送達,過幾日應該就會有回信了。”
說話的是黃子澄,對待籓王的事屬他最積極了,這事要是辦成了,可是名垂千古的事兒。現在有事沒事都要向殿下都匯報幾句。
朱允炆端坐在臺上不置可否,這種小事他都覺得沒必要放上來講。
“嗯,各位師傅,你們對各地籓王的事情有何見解,能夠很好的挖去我大明身上的這塊爛肉!”朱允炆語氣有些恨恨,皇爺爺還健在的時候,這些叔叔們可是沒少給他臉色看啊!
話音剛落,底下就已經有人迫不及待的站了出來。
景清“啟稟殿下,削籓之事還是需要從長計議啊,太祖皇帝剛剛駕崩,此刻一動,理不在殿下,勢不在朝廷啊!殿下”
御史大夫景清也是朱允炆的人,但是不是每個朱允炆的人都同意馬上削籓,同意削籓的這些人現在基本都在群臣里的第二等,是利益驅使他們想要馬上就能夠去建功立業。
景清不是不同意削籓,但是這事宜緩不宜急。
齊泰“大夫怕是在杞人憂天了吧!有太祖遺詔,籓王不得進京,太孫大位穩如泰山,啟稟殿下,依臣看來此刻削籓正是時候,太祖皇帝欽定繼承人容不得他人質疑!”
“殿下,臣附議,況且現在只是朝堂密議,做決策的人是殿下,大夫現在此言是想逼迫殿下嗎?”黃子澄陰測測的提醒著太孫,要說誰最了解殿下還是他本人!
這話不足以置景清于死地,但也能在即將登位的小皇帝心里留一根刺。
現在朱允炆還不夠自信,最怕的就是有人不服從于他。
黃澄抬眼看了下太孫,果然小眼睛已經瞇了起來。
“殿下,老臣只是提些的意見,履行自己御史大夫的職責,絕無半分欺君之意,太常卿怕是也太急躁了些吧!”
景清在朝堂呆了20幾年也不是吃素的,聽到黃澄污蔑之語也不急,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把黃澄打成看上他職位的小人。
“你……”憋了半天黃澄無話可說,他還真在的是覬覦御史大夫的職位。
“太常卿怕是確實看不上這點小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