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頂事的,不是老古板,就是沒腦子,要不就是有性格缺陷。
朱允炆就是覺得別人碗里的都是最香的。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要是得不到的話朱允炆就準備好把這黑衣宰相給宰了,不為國效忠留著浪費糧食干嘛!
合肥離南京還有段時間,朱允炆的時間今天安排的滿滿的,下午要去聽第一次經筵了,晚上要去母后那里吃飯,這么長時間也差不多適應了朱允炆的身份了,可以去嘗試著見下面了。
不然朱允炆以前那么孝順的一個人現在連母后的面都不見了像什么樣子,不管哪個朝代,漢家王朝都是要講究以孝治國的,君主是臣民的表率,全天下可都看著他這個皇帝呢!
—————
朱允炆苦著臉去往文華殿,以前他聽政學習的地方,現在也是要聽經筵的地方。
這些儒家經義,朱允炆已經很認真的學習,但是……
該是不好的還是不好,做為一個現代人對這些完全沒有基礎啊!但是又不得不去聽。
現在是七月末,南京正是和一個火爐一樣的天氣,朱允炆走了段路就有些受不不住了。
陽光燥熱,曬的人臉上火辣辣的疼,腳上像是灌足了鐵鉛一樣,汗水不住的往下滴。
文華殿外已經有不少經筵官在等著了,在烈日下,他們蜷縮在陰涼處。
待朱允炆走進殿內,這些人這才好像活過來一個個問安后走進了殿內,終于不用在外面忍受火爐一樣的太陽了。
經筵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項帝王活動,歷史悠久,自從獨尊儒術后經筵就被他們儒家把持住。
作為君王好學,是有為君主的象征,到后來不管君王愿不愿意,根基沒穩(wěn)固之前都要了解他們儒家自己的經義內容,當然到朱允炆這里還沒形成定制。
這要到明英宗朱祁鎮(zhèn)時期才正式確立為制度,沒錯就是那個鐵骨錚錚朱祁鎮(zhèn),絕不吃敵人一粒米的朱祁鎮(zhèn),去敵人家里拐來公主人物大大師級人物。
經筵在明朝前期作為象征,到了明英宗之后就成為了常態(tài),到了萬歷時期,就更慘了,不管天氣,身體如何都要被逼著去聽這些了。
朱允炆今天召集到場的官員只有一些純文臣的官,比如文華殿武英殿大學士,翰林院的一干官員。
像政務類型的一個沒叫,這些六部九卿的官到了現在都成精了,加上都是進士出身,經文典義全通,朱允炆怕在他們面前露餡了就不好了。
相比之下,這些詞臣就要單純多了。
今天擔任主講官的就是新任大學士方孝孺,還有翰林院的新進解縉。
朱允炆坐上臺后顯得有些興致勃勃,這是第一次體會這些,總有些新鮮感。
各個部門頭腦都坐在殿下,翰林官負責記錄的就站在了朱允炆旁邊。
值殿內官在文華殿內擺下了講案,包括醒木,經筵講官預先呈上的講章和主講官一些要用到的物品,天子御案上則是陳設著四書經史。
官員進出井然有序,安排的很妥當!
一切準備就緒后,鴻臚寺官員贊禮,眾官員齊聲拱手拜道
“陛下圣躬安!”
山呼聲不絕于耳,這些朱允炆早已習慣,順口說到朕安。
然后鴻臚寺又喊了聲經筵開始,今天的主講官方孝孺這才走到講安前,朝天子鞠躬后平身奏道
“今日經筵,主講孟子離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