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看文基地領?。?
當人都走光了之后,朱允炆陷入了沉思,相比于臣子出主意時的上下嘴皮子一碰,他作為決策者,需要承擔的壓力、責任更大,這個時候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他都馬虎不得。
這也是這件事情給他的最深重的教訓,古代人沒那么笨,都是活生生的人,朱允炆現在不是在玩單機游戲,贏了自然更好,輸了他也同樣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而且不止是他的命,他的皇后,那個長的美若天仙的美人的命,他討人嫌的兒子的命,還有殿上那些相信他、跟隨他的人的命。
當然就這么多了,敵人的命朱允炆是不會放在心上的,只要確定是敵人,那人再多同樣是敵人。不牽扯到他的生命,還有可能得到寬恕,但是牽扯到……
歷史上靖難之役后光軍隊死了五十多萬,平民無法計數,但是官員,現在還在朝的重臣,基本上都會落得個滿門誅滅的下場,上至八十老翁,下至襁褓幼兒,無一幸免。
朱允炆現在肩上的擔子很重,決定不得不反復推敲,有問題就解決,一直到沒有漏洞為止,這就是他的責任。
不過百般推敲之下沒讓他發現漏洞,倒是給他想到了一個有關于他自己的發現,朱允炆緊緊的皺起眉頭,看著這份隨侍送過來的籓王分布圖和當時的一些史料。
籓王分布圖很簡單,大部分都在蒙古邊界上,少數幾個也是在西南邊陲鎮守著,基本上符合朱元璋設計的帝國架構。
不過朱允炆聯想到后世的一些事實,在看這份史料,卻發現有些不對勁。
前文就說過在整個靖難之役中,朱允炆和朱棣代表的就是兩個不同的勢力,而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朱允炆發現按照歷史的軌跡走下去后,他朱允炆作為太祖皇帝的繼承人好像成了太祖的對立面,而朱棣代表的勢力卻是繼承了太祖遺志,朱允炆臉色有些古怪。
按照這么說他朱允炆是反方,而朱棣卻是正義的一分了,當然朱允炆不是在意這些誰正義誰反派的問題,但是這個事情確實很古怪,這些文臣的目的不單純啊!朱允炆小聲嘀咕道!
他理了下思緒,把整件事情來來回回倒了一遍,大明開國之初國家一片狼藉,朱元璋忙活著恢復民生,收拾山河,但是這時候淮南功臣集團卻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聯合各地地主士紳一起侵占土地,控制著國家經濟。
這個時期的地主階級算是整個古代王朝最強大的時候了,一個是因為宋不抑制土地兼并,二個是因為接下來的王朝元朝同樣的重視儒家文化,于是放任了地主自治地方,這就相當于把耗子放進了糧倉,那地主們不得幸福的滿地打滾了。
這也是后來屬于漢民族的大明建立后,還有很多大儒不服管教、念念不忘舊主的原因!還鬧出了很多笑話來!
經歷過“大”宋三百年,元的一百年的耗子們在糧倉里打滿了滾,于此同時也怪不得元末時期的農民起義軍那么多了。中國大地上的農民已經普遍活不下去了,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元末大混戰之后,勝利的是朱元璋,朱元璋麾下又基本是淮南軍事集團成員,所以接下來士紳與淮南軍事集團同流就順理成章的事了!
一個有實力,一個有錢,完美的組合!
當朱元璋反應過來時,做了倆件事,一件就是鼓勵無地農民開墾荒地,支持誰開墾的就歸誰,并且三年內不納稅,當時國家經歷了元末動蕩后,人口銳減,地主家有地卻沒有足夠多的人開墾。
佃農,無地農民聽說了朝廷政策后一窩蜂的都去開墾荒地去了,這一下算是抽斷了士紳的脊梁,也為后來的事了經濟基礎。
第二個舉措就是駐軍地方也就是衛所,朱元璋和其他王朝開創者最大的不同是貧民出生,這點和劉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