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八卿了,這些都是由他們內部分配,從此還留在六部的人以后見到他們就要叫閣老了,官大一級!
大明各地方衙門的上奏正常都是由通政司來進給皇帝,現在也交給內閣來處理了,地方上的事情都是涉及基層的,問題大而廣。
按照朱允炆的吩咐,凡各地官員奏折、事務,全是由他們五個閣臣開會商議結果,決定不了的就投票決定,單數閣臣就是為了應付這種局面來的。
當朱允炆正式宣布詔書的時候,留在六部的眾臣都不禁有些失落,目光復雜的望著此刻站在大殿中央的四人,這些人一步登天,以往還能開開玩笑的同僚。
現在如果街上再見面轎子都要讓半頭,等他們先經過了,這是大明官場上的規矩,下官偶遇上官都是需要讓步的。
不光是坐轎子、馬車,就連走路碰到了,下官都是要止步注視,等人走后才能重新邁步。
好在以后他們也有機會,有人這么安慰自己,不是沒有機會,兩屆之后這些人就必須要退位了,說實話,這個政策才是他們最支持的,不然單單是一個內閣,和中層、下層官員有什么關系。
他們也不會這么積極,陛下這個規定完全就是為他們謀福利啊,大小官員都有些眼熱的看著那少數四人。
鄭賜此刻是春風得意,身上特制的閣老袍服還隱隱有些灼熱,與下面人一眼就能看出些不一樣,現在一朝站在群臣之巔,位列正二品,現在正是他們享受榮光的時候,就連平常頗為淡然的張紞也不例外。
王鈍就更是如此了,他馬上就要到致士的年紀了,臨了還能體會一把閣老的尊貴,他已經很瞞足了,身后眾人熾熱的目光他不是沒感受到!朱高熾就要好多了,他本身就是燕王世子,籓王的爵位都是位列超一品的,這點榮譽還不足以讓他得意忘形,甚至一直都保持著恭謹的臉上還多了些誠惶誠恐
大明的官員是過剩,到了朱允炆登基的時候,他就發現六部尚書這一級別普遍都是有兩個的,所以宣布完閣老的任命自然也不用再選一遍尚書,后面那個順位接任就好。
這也是朱允炆為郁新主動挑擔,送的大禮,至于禮部尚書暫時找不到合適人選,就還是由朱高熾兼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