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了“蠢貨,父皇也是你能議論的,不要命了?”
后面的話不用說出口,他都能想象到,現在唯一能護住他們的就是父皇的余威了,這種話要是傳出去,這傻弟弟就算還能活下去,也是一輩子監禁的命!
“好了,不要再說了,就看看陛下給的條件吧,只要還可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我看陛下為人還是挺好的。”說完肅王又轉向這些小輩們,道
“你們也趕緊通報下各自家里,一旦朝廷有諭旨下來,讓他們記得一定不得反抗,我們在京的老家伙們也會盡力周旋,爭取一個好結果出來。”
“聽見沒有……”
眾人面面相覷,無奈應是。
肅王是家里老十二,前面的哥哥們崩逝幾個后,他已經是老九了,相比于慶王的十六,他還是有資格說這話的。
現在到了最要緊的時候,一點點也不能馬虎,肅王也是一直崩著一根神經在,他的想法也是一樣,既然沒條件反抗,那就不如好好坐著聽一聽朝廷的想法,再考慮其他的也不遲。反正最后兩天了,也不差這點時間。
至于皇帝做的好不好,能不能繼續安穩的坐下去,那不是他們能質緣的,還是好自己的事情要緊,而且就他看來,皇帝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找著機會就圈進燕王這個魄力還是足夠的,不然他們也不會像現在這么被動了。
…………
兩天的時間一晃而過,今天是難得的一次早會時間,自從新君登基之后,肉眼可見的懈怠下去,這些群臣都是能看的見的,早朝是開的越來越少,中底層見到皇帝的機會也也越來越少了。
這次沾著籓王的機會,開了個早會,在京的官員早早的就準備好了一切,符合身份的官服啊,笏板啊,提前備好食物墊墊肚子啊,還有就是早會前的一泡尿,這個是千萬要準備好的。
一旦朝會的時間開長了,雖然明朝沒有明令禁止三急之事,但是朝會的時候站著那么多大佬,誰也不想給這些人留下一個壞印象不是,說不定這里面就有你的上官,或者你未來的上官呢!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
大約凌晨五點鐘,官員們開始進入皇宮。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由右掖門進入,先在金水橋之南根據品級排列好次序。
一聲鳴鞭之后,官員們依次過橋,到達奉天門丹墀,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在御道兩策相向立侯。期間,負責糾察的御史在旁監督咳嗽、吐痰、擁擠或儀態不整的,這些都會被記錄下來,朝會過后聽候處理。
只聽鴻臚寺的官員一聲唱喏,朱允炆悠哉悠哉的邁入臺前,緩緩坐下,在官員謝恩聲后,朱允炆示意,朝會可以正式開始了。
接下來就又是一陣眼花繚亂的禮節,鴻臚寺的人首先要站出來報告今天有缺勤、入京朝見的大臣、或者要外出公干來謝恩的官員,這些都是放在朝會的最前面,也是鴻臚寺的職責,他承擔著一部分后世中央辦公廳的職責,還有就是禮儀上的事。
建文朝到目前為止,萬事太平,正常到這里的邊關急報也就沒有了,朱允炆估計以后也不會有了,以后這些事情都是呈報內閣,之后才會到他手上。
今天朝會的事情不多,朱允炆本來是抱著走一走的心態來的,就等著后面處理籓王的事情,來京的籓王們也已經在前面一字排開,等著接受朝廷給他們下的命運。
誰知今天偏偏就有人要給他不痛快。
還沒容朱允炆反應過來,當前面的流程走完后,一個御史手持笏板出列道
“啟稟陛下,臣有諫言,請陛下臨訓。”
朱允炆聽的出好像來者不善啊!這是要做敢于直言的清臣了?不禁暗罵,臨訓臨訓,這是要罵他還要他好好聽著的意思嘛?
自從當皇帝的時間越來越久,他就漸漸的有些聽不進意見了,這些臣子們一旦有不如他意的,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