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而坐。
與考試現場極為相似,唯一不同就是桌子更加扁平,寬大,向著兩旁延伸而去,從內閣的方向往下看,所有人的動作都是一覽無余,有一種主考官的感覺。
相互見禮完畢,從新落座后,張紞對著另外三人交流了下眼神,這才清了清嗓子,道
“今天要議的內容都放在你們前面的桌上,諸君可以先看看,”
他手臂輕抬示意眾人可以隨意翻閱桌上的文書。
眾人也沒用含糊,也許都聽說過事情了,但是他們沒有權限,所有言官的奏疏他們都是沒有資格看的,現在能有抄錄的文書,也能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事情的始末。
“眾位,此事內閣的意見也是僵持不下,今日請諸位來,也是想要多聽取些意見,大家有什么想法盡可以暢所欲言。”
張紞語氣抑揚頓挫,沒有看一旁面無表情的同僚臉色,直接就宣布流程開始了。
“今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各位看完材料后,可以抒發己見,把自己的想法都說一說,有問題的現場解決,”
“之后就是投票,采取不記名投票,一人一票,希望各位能慎重對待他,手中的每一張票都代表一個結果,我不希望大家投出去后才感到后悔。
接下來,就開始吧!”
說完就低下頭也看向手中的材料,不是關于這件事的,現在內閣任務繁重,每天經過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已經等不及現在就想著處理一些事情。
畢竟不管結果如何,都與他無關,在他看來這就算件小事,張紞瞥了一眼倆位同僚,下一刻又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會場討論聲嗡嗡作響,二十來人的聲音聚合起來的效果可不小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件新鮮體驗,內閣征詢他們意見的機會可不多啊!
從這事也可以看出,建文朝的政治環境已經是以肉眼可察的速度寬松著,慢慢的開始走出太祖時期的恐怖氛圍。
不管太祖威望多高,要做的事情有多正確,長期保持這種環境下去都是不健康的。
朱允炆登基后就沒殺過一個人,就連當時當堂惹怒他的拿名小言官也只是拿職歸家,大明與大宋不同,這對于大臣已經是難道的恩遇了。
也怪不得朱允炆在士林里威望是與日俱增,做的那么多針對士紳的動作也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英明。
只能說殺身成仁的總是在少數,利益上的損失他們當然能看的見,只不過相對于性命,這些都只是小事了,這也讓大明朝的政爭一直都控制在規則以內。
誰也不愿率先打破,因為打破了規則很有可以就意味著,暴力手段的釋放,而大明又有誰能比皇帝更暴力呢,他雖然沒有完全控制兵馬。
但是……皇帝的天然身份,總是比他們這些文官要好的多的,不是沒有試著接觸過勛貴,只是這些丘八一直到如今都是對他們視而不見。
一旦遇到都是裝瘋賣傻,更有甚者直接就像朱允炆告發了,因此上了朱允炆小本本上的文官已經不在少數了,只等機會到了就一網給打盡。
當然,這些群臣都是不知道的,一切都在暗中進行,眾人還在思考自己的應對,關系到戰隊,不用張紞多說,他們也會慎之又慎的。
“好了,大家應該都看完了吧,那就開始吧!”
鄭賜有些等不急了,看了一眼張紞沒什么反應,就自己開口說了。
張紞也沒說什么,只是輕輕的挑眉看了他一眼,之后就專心對付手上的文書了,還有太多的政務等著他處理呢,而且就算這樣,每天積壓的奏疏也不見絲毫減少。
“不錯,大家看完了就開始吧,誰先來?”王鈍保持著淡漠輕聲說道。
兩位閣老爭鋒相對的場面暴露無疑,眾人面面相覷,本來還只是底層官員的閑談之舉,沒想到……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