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造次。
誰料勾陳依舊沒理王母,瞪著迷糊的雙眼活像一個醉漢,再次質(zhì)問道:“波旬如何了??”
如來冷哼一聲,觀世音菩薩隨即站起身來護在如來身側(cè),手托凈瓶雙眉略豎,“勾陳大帝想是吃酒吃多了,波旬之事你若想知,只管蟠桃大會后來靈山問我,切不可亂了這次序。你也知那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最后皈依,全賴我佛如來的一只巴掌。”
按說王母怒在心中尚且照顧顏面,觀世音菩薩如此表現(xiàn)那可是實打?qū)嵉耐{了。
勾陳眉毛一彎,輕輕笑了笑,“我當是誰呢,七佛之師啊,你又要摜你的瓶子嗎?”
觀世音菩薩成佛前名為妙善,歷經(jīng)千辛萬苦在須彌山尋找雪蓮花,尋找未果之時遇到一位活佛,活佛告訴妙善他本是慈航,如今下世度人劫塵將滿,不久便會證道,便給了他一個瓶子,就是他現(xiàn)在手中所拿的玉凈瓶。
想當初悟空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被紅孩兒口中的煙熏的半死不活的時候曾去求助觀音,觀音知紅孩兒假扮自己氣得將手中瓶子一摜,活像一個發(fā)脾氣的女人。勾陳這般說他,便是在借此譏諷。
觀音道:“你既知我這瓶子,應當知曉這是天上地下的至寶,我這瓶能裝三江五湖,整整一海的水,怕你勾陳能耐再大也拿不動我這瓶子?!?
眾人皆知觀音法力無邊,能裝下一海之水的瓶子能被他輕松拿在手中,神通廣大可見一二。
勾陳怕也不怕,言道:“那猴頭拿不起來的東西只能說那猴頭無能,說不得你這寶貝如何!”
觀音道:“好,我這瓶子今日便放在這里,你若能拿起便任由你拿去!!”
說罷,將‘玉凈瓶’往案前一放,擲地有聲。
如來大驚,立馬打圓場道:“菩薩大慈大悲,佛門最忌嗔怒,還請將凈瓶拿回吧,勾陳與波旬素來交好,心中焦灼也情有可原。”
觀音點頭稱是,立即將‘玉凈瓶’拿了回去。
如來可沒那么好心,那瓶子乃是至寶,若是勾陳真拿起來了,又怎能將瓶子給他,故而在此先攔住了觀音。
觀音自知勾陳神通廣大,也知自己方才魯莽了,退到了后面。
天庭之中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觀世音菩薩的能耐,連他都這般忌憚勾陳,看來這傳說之中的四御之一當真不可小覷。他本是統(tǒng)領(lǐng)萬神的大帝,卻不知為何偏偏喜歡跟妖魔為伍,最后被妖怪自認為祖,他居然自得其樂。
勾陳看了看如來,問道:“佛祖,波旬的事還是不肯透露半句??”
如來又看了看王母娘娘,見他面色越變越差,眼珠一轉(zhuǎn)想出個折中的辦法。
他笑了笑,莊嚴肅穆,誦了一聲阿彌陀佛,將手掌攤開來放在勾陳面前,言道:“當初降服那齊天的大圣、頑劣的妖猴,靠的便是這手掌,今日蟠桃盛會,不能因我門中之人攪了王母興致,你且在我這手掌之上翻上一翻,讓眾神瞧瞧神通。”
如來當真是好算計,一面賣了王母顏面,一面又向天界眾神展示自身本領(lǐng),那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尚不能翻過他這手掌,料想勾陳速度再快也如悟空一般,到時候如來大手一翻將他壓在五指山下,勾陳便也成了他佛門中人。
眾神也知,勾陳神通強悍卻不是一個勤于修行之人,地位雖然尊貴,但論及神通可能比悟空有所不如,如來這手掌是萬萬不能翻的。
眾神都替他捏了把汗,誰料勾陳拿起如來身前的一壺酒,盡數(shù)喝了,瀟灑以極,豪言道:“試就試,我若勝了你需將波旬情況告訴與我,你出家人不打誑語,是吧?。 ?
“阿彌陀佛,那是自然?!?
說話時,如來眼中已現(xiàn)兇光。
勾陳縱身一躍,拽起云頭,先行飛去。如來面色一凝,神通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