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這天,按照禮儀,皇帝要親去方澤壇(也叫做地壇)祭祀皇地祇神。
祭祀從辰時開始,舞樂禮儀不算,只迎神、奠玉帛、進組、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望瘞這九個儀程下來,就要下跪七十多次,磕兩百多個頭。
禮部的司官引導著乾隆將這冗長的祭禮進行完畢,乾隆已經頭昏腦漲,疲憊不堪。待到午時已過,皇帝的儀仗鑾駕返回紫禁城時,坐在步輿里的乾隆已經昏昏欲睡了。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可是相當莊嚴隆重的事情,出入紫禁城必須要走南面的正門。
待車駕到了午門,乾隆強打起精神,擺出天子威儀,掃視著下面跪伏的群臣和站得筆挺的侍衛。
鑾駕進了午門再向南,過了金水橋就是太和門了,一切都很正常,沒有任何異樣。所有人都想著馬上送圣駕回到養心殿,終于可以松緩一下了。
突然,旁邊站立的一名侍衛拔出腰刀,疾步沖出,向著乾隆的步輿而來。接近步輿的時候,接著前沖的慣性,他縱身一躍,騰空而起!
由于事起突然,他離著步輿又很近,當步輿旁的侍衛反應過來,抽出腰刀迎上來時,他已經落在了步輿上,沒有絲毫遲疑,揮起腰刀,拼盡全力向乾隆的頭頂砍下來!
步輿上只有方寸之地,一切都發生在瞬間,當乾隆發現時,那刺客已經躍上了步輿,他躲無可躲,只能絕望的看著那閃著寒光的腰刀向自己劈下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站在一旁的孫靜猛的撲在乾隆身上。因乾隆坐著,而他是在一旁侍立,所以他這一撲,生生的將乾隆的頭壓在了自己身下!
幾乎就在這同時,那刺客的腰刀也砍了下來,由于被傘蓋擋了一下,卸去了一些力道,饒是這樣,也深深的砍進了孫靜的肩胛。
刺客一擊未中,氣急敗壞,拼力抽回腰刀,待要再揮起時,旁邊侍衛的刀也已經砍到了。
那在地上揮刀的侍衛也真夠機警,眼瞅著飛身竄到步輿上已經來不及了,竟雙手握刀,奮力砍向那人的小腿。
刺客全部的心思只在乾隆身上,哪里還顧得上別的?當他的第二刀正待揮起時,左小腿以下連帶著左腳,已經被齊刷刷的削了下來!
侍衛的腰刀鋒利異常,揮出的力道也極大,刺客的的半截小腿已經飛出去了,他竟然還站立著!
然而,只是眨眼間,他就失去平衡,一頭栽下步輿。栽下來的同時,兀自心有不甘,拼盡最后的力量,將手中腰刀奮力擲向了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