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乾隆興奮的說“我再來個錦上添花,到了八月,把索倫任命為豐臺大營提督,怎么樣?”
“太好了!老索那兩萬人在城外,我這三萬人在城內,整個京師就固若金湯了!”
“對了,還有件事,不要通過軍機處,你寫信給尹繼善,就說是我的意思,讓他在廣州幫我找一個人。”
“找什么人?”
“這個人叫潘啟,又名潘振承,字遜賢,泉州府同安縣人,康熙五十三年生。”
“康熙五十三年……”吳波在心里默算了一下,道“也就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你找他做什么?”
“他的用處可大了,如果能找到,將來你會明白的。他現在應該剛剛從福建到廣州不久,在一家洋行里做事,洋行的東家姓陳,也是福建人,我只知道這么多了。”
“你不要對尹繼善說太多,只讓他找到人之后,妥為安置,十月里派人禮送到寧波道臺衙門候旨。”
明安圖布置學部和京師大學堂的官員去各省的巡視考察,發現了很多問題。回京后部里一連議了幾次,將情況詳細寫了折子奏進來。
乾隆看了折子,還不放心,又將明安圖及手下幾個司的主事一起召了進來,詳細的詢問了一番,針對各種問題拿出解決方案。
接著,學部里連發了幾個部文,朝廷又發了一道上諭。
在乾隆的旨意下,軍機處和吏部又接連發文,獎掖有功,降黜失職的消息又不斷的刊在邸報上。
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引導下,各省的新學漸漸有了起色,學堂辦得越來越正規,招收的學生也漸漸多了起來。
戶部終于捱過了一年的緊日子,到了三月,四口通商半年之后,已經共計征收海關厘金五百余萬兩。
這差不多相當于北方幾省一年賦稅的總和了,而且這個數目還在逐月增加。
因為西洋各國能夠賣到中國的東西歷來都不多,有西洋各國的工藝品、土特產和工業品,但是在中國的銷量都不是很好。
以前還有不少英吉利國和荷蘭國的商船會將印度和南洋的糧食運進中國來。
但是隨著乾隆二年東海、奉天、吉林、黑龍江四省糧食都是大熟,不僅足夠養活了關外大量人口,還有很多運到了關內。
國家對糧食進口的需求在逐漸減少,所以流入到中國來的白銀比以前更多了。
而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出口的貨物越來越多,極大的激起了民間生產制造、從業務工的熱情。
軍機處又數次行文,嚴令各省一律禁止對過境的客商隨意征稅,無數的客商不停的奔忙,從景德鎮的瓷器到云南的茶葉,各種商品向四個海關匯集,等著裝船出洋。
四口通商之后,也改變了在進出口貿易中,廣州十三行一枝獨秀的局面。
朝廷頒布了新的制度,只要是“身家殷實,貲財素裕”的洋貨行,能保證洋行經營的底蘊和對外貿易的信譽,經過審查合格,均可授予經營進出口貿易的許可。
一時間,四地的洋貨行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進出口貿易日益繁榮,四個港口的海面上,海船云集,桅桿林立,一派熱鬧景象。
德興縣已經有十幾個銅礦開采出銅了,銅礦石的產量已經達到了滇銅的一半,而且還在不斷的發現新礦脈。
劉統勛任刑部侍郎后,乾隆又把查緝全國熔制錢造銅器,私鑄制錢,私藏模范兒、祖錢的專差交給了他。
這劉統勛也真是個人物,有皇上做鐵桿靠山,辦起差來不分晝夜,不辭勞苦,拿人抄家,流放砍頭都是霹靂手段,毫不含糊。
把手下人都派到各省,刑部的幾個司都快派空了,又請旨從步軍統領衙門調來幾百人。在他卓有成效的工作下,涉及鴉片和銅斤的案件大幅減少。
自乾隆三年三月開始,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