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已經頒下了制度,凡是符合條件的洋行,均可以去海關申領關引,由海關考查合格即予以發放。”
“可難就難在這個考查上,合格與否,全憑海關官員一句話,縱是再大再好的洋行,若是拿不出幾萬兩銀子孝敬,是絕拿不到關引的。”
說著,他瞧了一眼皇上的臉色,見并沒有異樣,于是接著說道“有些稍小一點的洋行,拿不出這么多銀子孝敬,就只能借用其他洋行的關引過海關。”
“不但要看人家的臉色,每筆買賣,還要按貨值的一成付給人家好處,獲利少了許多,很多財力不濟的洋行,干脆就知難而退了。”
“還有的雖然勉強做了,但終究是頂著別人的名義,立不起自己的字號。夷人最注重名號的,沒名號的洋行生意很難做。”
“若費力跟他解釋明白,他一聽有點像掛著羊頭賣狗肉,生怕受騙上當,更不敢來交易了。”
“如此一來,雖然朝廷放開了管制,但進出口的生意其實還是掌握在一些大戶手中。”
乾隆始終專注的聽著,見他不再說話,又問“還有什么?接著說,不僅限于海關上,只要是和買賣人有關的事情都可以說,朕聽著呢。”
“回皇上,還有……”潘啟囁嚅著,欲言又止,下意識的瞄了弘曉兩人一眼。
“朕既然問你,你只情大膽的說,若是連句真話都不敢說,將來如何為國家做大事?”他故意把“大事”二字說得很重,這就為日后潘啟的升遷埋下了伏筆。
說到這里,他也瞄了瞄弘曉兩人,話里有話的說道“你記住朕今天說的話,日后若有人因為這個報復刁難你,恐怕他的官職爵位、功名利祿都到了盡頭!”
都是聰明人,那兩個人哪能聽不出皇上的弦外之音?弘曉插話道“有皇上做主,你還有什么疑慮?將來若有人為這事難為你,你只管跟我說,我頭一個具本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