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躬身趨至拜墊前,雙膝跪倒,口中道“草民恭請圣安!”
“呵呵呵,你這規矩學得倒是一絲不差了,只是這草民聽著不倫不類,起來坐吧。”
“謝皇上!”潘啟又磕了一個頭,才起身在小櫈子上斜簽著坐了。
“你不再是草民了,”乾隆笑道“已經讓吏部出票擬,給你戶部郎中的銜,你是堂堂的正五品官員了!”
潘啟忙又起身跪了,口中的自稱已經改了過來“皇上,臣本是一介草民,如此超擢,臣惶恐之至!”
“起來吧,你謙讓一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不過,這個官可不是白當的。”
待潘啟坐了,乾隆接著道“過了年就有差事要你去辦,辦的不好要受罰,辦的好了,正五品的前程也局限不了你!”
潘啟拱手道“臣定當盡心竭力,以效犬馬!”
乾隆換了正色道“你原本就是行商之人,又跟著朕走了這一遭,情勢就不用多說了,海關厘金必定要交到戶部收取,不能再由著內務府那些人把持了。”
“但是內務府在海關的人全部撤差之后,海關上的事總要有人來管。”
“朕想不能都交給戶部,一則戶部管理商務貿易不是本行,二則管理又兼征收厘金,容易滋生弊端。”
“所以朕想新建一個部,就叫商部,把這海關都管起來。”
“皇上,”潘啟道“海關上的事務雖多,畢竟只有四口通商,為此建一個國家部堂,似乎大了些。”
乾隆道“不是這話,將來貿易越來越多,肯定遠遠不止四口通商,海關會越來越多,事務也會越來越繁雜。”
“還有,等商部及各省的分司都建立起來后,就不能只管海關上的進出口,要把國內的貿易也一并管起來。”
“不止是行商,還有航運、作坊、客棧、酒樓、甚至漕運,還有鹽、鐵、銅這些國家專營的貨品都管起來。”
“制定條例,日常監督,規劃指引,使得物暢其流,百業興旺,你說這個商部該不該建?”
“皇上,”潘啟興奮的說道“臣愚鈍,想不到圣慮如此高遠,如此說來,這商部建起來,真的是商家之福!”
“不止是商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但有一宗,這個商部必須要做得好,如你所言,要讓買賣公平,使得人盡其力,財盡其用。”
“無論地方大小,市面上都越來越繁華熱鬧,這才能真正的造福國家和百姓。”
潘啟問道“皇上,臣有一事不明,漕運不是有漕運總督衙門在管嗎?”
乾隆道“東北四省所產糧食一年比一年多,需要從江南北運的糧食逐年減少,海運糧食又比運河里方便的多。”
“如果商部將來把海上航運管起來了,再把內河航運也管起來,朝廷還有必要養著一個漕運總督衙門嗎?”
“臣懂了,只是這商部要真想做到皇上說的那樣,恐怕還有一個阻礙。”
“你是怕惹不起皇商,對吧?”
“正是。”
“這個你放心,朕既然決意要建這個商部,必定要提前為它掃清障礙,這個先不去說它。”
“你這個戶部郎中第一件差事就是去天津,以戶部的名義先把天津海關建起來。目前通商的四口都在江南,北方一個沒有,這不成。”
“以后新建的海關,內務府的人一個也不能用,你先從戶部借一些人,再去學部找明侍郎,就說朕的意思。”
“過了年,京師大學堂第一批學生也該畢業了,你和明侍郎籌劃一下,招一些人到天津海關上。”
“等天津的差事辦好了回來,商部的事就要你擔起來了。”
“皇上,”潘啟拱手道“臣驟登朝堂,人微言輕,哪能擔得起這么重的擔子?只怕要誤了大事。”
“你也不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