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朝廷吏員,多數都是雇工和伙計。”
“這些國家辦的作坊和商號,也要如民間生意一樣繳稅,年底有了盈利也是朝廷的。”
“如此一來,朝廷不僅有了很多的家底和收入,還把握住了國家的產業命脈。”
“朝廷委到這些作坊和商號的吏員,受都察院和商部的核查監督,生意做得好的獎掖,經營不善的受罰,貪墨侵吞的依律嚴辦。”
“這些都是國家的買賣,做得越久,做得越大,為國家積攢下來的錢財就越多,比起讓那些皇商一個個賺得富可敵國,不是強得多了?”
眾人聽了,一時無話,風光了近百年的皇商走到了盡頭。
潘啟真個是精明干練,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天津海關就開關驗貨了。又經過一個多月的運營,到四月底的時候已經運轉自如了,進出關的貨物量也逐步增長。
剛交五月,潘啟奉詔返京,過了五月端午,進宮遞牌子請見。
“朕果然沒有看錯你。”賜坐后,乾隆望著潘啟被海風吹得略顯黑紅的臉膛,滿意的說道“只三個多月的功夫,北方就有了一個貨物進出口的通道,你功不可沒。”
潘啟拱手道“全仰仗皇上運籌帷幄,臣不敢貪天之功。”
“嗯,年紀雖輕卻能老成持重,不居功自傲,看來這商部的擔子你可以挑起來了。”
“端午前已經議定了,這幾日就要明發詔諭,今年的已未科會試取消了,翰林院和詹事府也都精減了許多人員。”
“已經有旨意,讓翰林院搬到詹事府去合署理事,商部衙門就設在原翰林院。”
“張廷玉學部尚書的差事已經卸了,就讓他兼著商部尚書,你任侍郎。商務不是張廷玉的專長,他只是給你搭臺子,撐場面,事情還得你來做。”
雖然潘啟心里早有準備,但如今親耳聽到皇上說出來,自已一躍成了正三品的大員,內心仍然激動不已。
他起身伏地叩頭道“臣才疏學淺,少不更事,忝居如此高位,只恐誤了朝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