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飛揚的馬路;看到了清朝官員貪污納賄,欺壓百姓;
看到了廣大農村掙扎在饑餓邊緣的人們;看到了裹著小腳蹣跚而行的中國婦女;
尤其是看到了在海岸線附近游弋的中國戰船。
聽到越來越多從中國回來的人們的描述,英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也悄悄發生了變化。在很多英國人眼中,中國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那個世界上最富有,最文明,最強大的國家。
于是開始有了這樣一種論調,如果陸地和海洋是一個國家的兩條腿,那么大清帝國無疑是一個跛子,只能在陸地上耍耍威風而已。
而隨著兩國貿易的大幅增加,英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越來越大,眼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喪盡天良販賣奴隸賺來的白銀嘩嘩的流向了中國,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坐不住了。
在想盡了辦法,仍然不能改變這種令人不安的局面后,海盜的本性顯露了出來,有人向內閣提出建議,用武力威脅大清朝廷。
這樣做的理由是,在以前清王朝閉關海禁時,每年很少的貿易額,這種貿易逆差還在英國能承受的范圍內。
而如今,清王朝通過對外貿易,不禁收取了巨額的關稅,還享受了巨大的貿易順差,賺取了英國大量的白銀,這顯然已經不是英國所能承受的。
清王朝雖然還是一個龐然大物,國力比英國要強大很多,但是英國完全可以避開與之在陸地上發生對抗。
而憑借強大的皇家海軍,以封鎖海上貿易作為要挾,則完全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以清朝現有的海上力量,無法對英國的利益構成任何威脅。
相信越來越依賴巨大的關稅收入的清王朝一定會做出讓步,對英國開放更多的市場,購買更多的英國商品,以平衡與英國的貿易順差。
甚至可能像葡萄牙人在澳門那樣,劃給英國商人一些島嶼或是土地,以方便他們把更多的英國產品賣到中國去。
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理由是如果這種武力威脅起不到預期的作用,反而迫使清朝重新回到閉關禁海的老路上,對英國只有弊端,卻沒有一點好處。
而且,再強大的皇家海軍也不具備登陸與清朝軍隊作戰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