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向東側漸漸變深。”
“約有八十五丈長短內,水深最淺處近四托,最深處五托還多些,可以同時停靠三艘戰船。”
“自我們這里到巖壁處為泥沙混和底,間有大小不一的礁石,水深最淺處為四托,完全可以行船。”
“巖壁上向南十幾丈處有若干合抱粗細的樹木,可以用來拴纜繩。”
(“托”是閩南方言,意思是成年人張開雙臂的長度,是當時計算海水深度的專用計量單位,估算一托約合一點六到一點七米。)
“好,太好了!”阿桂聽了興奮的說道“你馬上命人在巖壁邊上可以泊船的地方作出標記。”
“再帶上幾百個兵士,將巖壁上面的草叢灌木都砍掉,有坑洼之處取土墊平再踩實,修出一條路來。”
“墊路最好取砂石混合土,修得堅實些,要能禁得住馬踏車碾,那就是我們的臨時碼頭了。”
“還有,在崖壁上方找到一塊平整的地方,支上幾頂帳篷,作為臨時的軍帳。”
又過了約一個時辰,到了午飯時間,派出去搜索的兵士陸續都返了回來。
稟報說發現了兩處適合造房建屋之所,一處離岸邊約五里,一處離岸邊約七里,兩處相距約五里。
所有兵士都回到各自的船上吃過了午飯,阿桂命人將自己的座艦緩緩的駛向巖壁邊上靠了岸。
這時巖壁上已經有吃過午飯的兵士在割草修路了,見阿桂將軍的座艦靠了岸,忙接過船上拋過來的纜繩,找到兩棵粗壯的大樹拴牢。
又接過船跳搭好,阿桂踩著船跳上了岸,離岸邊百十步遠的地方,已經有兵士支起了帳篷。
阿桂站在高高的巖壁上,面向大海眺望著港灣入口處,心中一陣慶幸。
重洋萬里,一路平安抵達,而且沒費多大周折就找到了這樣上佳的港灣,自己這個開路先鋒總算是不辱使命。
正這時,遠遠的又看見一艘戰船駛進了港灣,他定睛細看,跟著又進來了第二艘,第三艘……
不用說,這是又一個船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