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仗,后方修鐵路這樣的大事也一點沒誤了。
如今皇上御駕親自到了這里,把增加的兵力也都調(diào)來了,這又剛剛劃分了四個兵團,顯然是對這一仗的打法已經(jīng)成竹在胸。
在座的眾將心中都明白,誰肯在這個時候亂出風(fēng)頭?自然是唯圣命是從,一切聽從皇上的旨意了。
乾隆見眾人都不言語,痛快的道“好!既然你們不說,那朕來說。李侍堯,把你身后掛著的幔帳拉開!”
李侍堯聞言立時站起來,轉(zhuǎn)身向后看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身后一直到門口的墻長掛著又高又長的幔帳。
因為幔帳與墻壁都是一樣的白色,加之君前奏對又不敢東張西望,所以李侍堯一直沒有發(fā)覺。
他抬手輕輕將那幔帳拉到一邊,里面赫然露出了一幅巨大的地圖,定睛細(xì)看時,原來是一幅放大了的交戰(zhàn)區(qū)域的敵我態(tài)勢圖。
見乾隆起身向地圖走來,眾人忙都起身圍攏過來。
李侍堯左右搜尋,在墻角發(fā)現(xiàn)了斜倚在那里的細(xì)木棍,忙拿起來,雙手捧給了皇上。
乾隆接過木棍,在地圖上面指點著道“目前敵方的兵力大致是這樣分布的。”
“圖爾蓋河西岸要塞里,塔季謝耶夫率領(lǐng)著八萬人與傅爾丹的人馬隔河對峙著。”
“鄂爾齊斯河沿岸共計有近十萬人,其中上游的烏斯季卡緬諾哥爾斯克要塞和下游的鄂木斯克要塞各有三萬五千人左右。”
“其余的三萬人分別駐守在熱列金斯克要塞、亞梅什要塞、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和比斯克要塞中。”
“最后一支,也是最大的一股敵軍在這里,托木斯克。”
“春天時被張廣泗殲滅了大部后剩余的兩萬人一直呆在這里,加上后征召來的十五萬人和原有的幾千守軍,總計十七萬多些。”
“敵人的想法還停留在今年春季的那幾場戰(zhàn)役中,從他們將十七萬的重兵集結(jié)在托木斯克就能看出來,他們依然是把主戰(zhàn)場放在了張廣泗那里。”
“這也難怪,咱們的葉尼塞河防線生生的把他們的國土一切兩半,伊麗莎白對此一定是如鯁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
“再則他們也急于報前陸軍總司令伊戈爾那三萬人被殲的大仇以提振士氣,而這恰恰就給了我們良機。”
“朕偏不遂他們的愿,反其道而行之,打他個出其不意,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