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這個刁鉆的問題,一下子讓在座的眾人心中像吃了蒼蠅一樣膩歪。
想辯駁幾句,可皇上說的又都是事實,無懈可擊,只能都微紅了臉不吭聲。
乾隆自顧自的接著道:“朕說了,禮法沒有錯,但不能一成不變,要跟上這世界變化的步伐。”
“朕開設女子學堂,不只是為了讓女孩子識幾個字,會些算術,比睜眼兒瞎子強些就行了。”
“國家新添了這么廣的疆域,都是地廣人稀之地,現在到處都需要人口,都需要大量的勞力來做事情。”
“咱們不能再把那么多的女人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關在家里面。”
“要讓她們出來到各行各業里做很多事情,就先拿做官開這個頭,女人連官都能做了,那做其他的什么都順理成章了。”
“為了表明朕的決心,朕要為全天下做個表率,著愉貴妃任學部尚書,專管女學司。”
“她的位份在那兒,吏部不夠資格給她出票擬,朕不僅已經把名字給她取好了,還要發上諭,著愉貴妃海佳·芷蘭任學部尚書,即日起到任視事!”
聽皇上這已經不是商議的語氣了,而是直接下了旨意,在座的眾人誰也不敢再提出異議。
吳波道:“皇上,學部衙門的地方是足夠,辟出一塊獨門獨院的地方來也容易。”
“但畢竟需要一些時日先把地方騰出來,而且設立女學司是我朝前所未有的大事。”
“更有愉貴妃要到衙視事,臣以為要好生的修繕一下,裝飾一新才好,皇上您說呢?”
“你說的在理,”乾隆道:“這事你來牽頭,和陳世倌、明安圖你們商議著辦去,那就接著說第二件事。”
“朕想今年用一年的時間來準備,自乾隆十年開始,全國所有年滿八歲的男童,無論是否上過私塾,必須進官辦的學堂讀一年書。”
“學費和住宿由官府,個人只需負擔伙食費用,確有困難無力支付的,由鄉里出具證明,可酌情予以減免。”
“家里有到了年齡的男童卻不送官辦學堂讀書的,不管是做工、務農還是經商的,在征繳稅賦時要加成征收,以示懲罰。”
“具體的辦法你們下去議一議,擬一個條陳上來朕看,既要想的細,又要能做的實。”
“還不要給百姓增加過多負擔,讓他們明白,國家不是為了讓他們多繳那點子稅賦,只是為了讓他們都知道讀書識字的好處,慢慢的都愿意把孩子送來讀書罷了。”
“皇上,”陳世倌道:“這一舉措如果真的能落到實處,那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朕必然要把他落到實處!”乾隆篤定的道:“就因為怕百姓們一時轉不過彎兒來,所以這學制才暫定為一年,以后會逐漸的延長到兩年、三年、五年。”
“等女子學堂在全國都辦起來了,女童也要和男童一樣強制進學堂讀書。”
“皇上,”張廷玉道:“其實大多數百姓都知道讀書識字的好處,只是因為窮,送不起私塾,請不起教書先生罷了。”
“自打各縣官辦的學堂都設立起來后,入學讀書的男童明顯比以前多了。”
“你說的是,”乾隆道:“但朕要的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進學堂讀書明理,能寫會算。”
“現今還是有太多的人家拿不出錢來供孩子上學,這事就要多方想辦法。”
“官府可以貼補一些,但這不是長遠的法子,根本上還是要讓百姓的日子慢慢的好起來。”
“讓女子放了足,她們就能從事勞作,再讓她們讀書識字,能做的事就更多,到那時,家家戶戶不也多了一份進項?就有錢送孩子去讀書了。”
“孩子們讀了書,長大了有本事掙更多的錢,再送自己的娃娃去讀更多的書。”
“這樣幾代人下來,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