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八年(年)春,元朝第二次出兵進攻日本,這次的規模要遠大于前一次,共發出兩路大軍。
一路由忻都、洪茶丘率領四萬兵力,戰船九百艘,從朝鮮出發;
一路由范文虎率領十萬江南屯田軍,戰船三千五百艘,從慶元(今浙江寧波)出發。
這次日本方面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沿岸所有重要地區構建了防御工事。
元軍登陸后,日軍利用構筑的防御工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多次擊潰元軍的進攻。雙方的爭奪持續了一個多月,元軍損失慘重,許多將領陣亡,戰爭進入僵持階段。
對峙了兩個月后,一場巨大的臺風又一次突襲了元軍駐扎在庫樹海岸的港口。
大概是受了三國時赤壁之戰的啟發,元軍“縛艦為城”,把停留在港口的戰船都用繩索連在了一起。
雖然再沒有孔明借來東風,周瑜火燒連營,但他們卻忘了曹操的戰船是在風平浪緩的長江里,而他們的戰船卻是在風云莫測的大海上。
突出其來的颶風刮得戰船相互之間劇烈撞擊,造船工匠們當初的一片苦心、滿腔希望終于變成了現實。
脆弱的船體根本經受不住這樣猛烈的撞擊,紛紛碎裂解體,“舟壞且盡,軍士號呼溺死海中如麻。”
范文虎等人被臺風嚇得魂飛魄散、斗志全無,慌忙下令駕船逃往高麗,把部下十萬之眾丟在了前線。
這場臺風一直刮了兩天,在臺風的襲擊下,無數元軍戰船變成了碎片,士兵落水后多被溺死,能掙扎上岸的不是被俘就是被日軍斬殺。
元軍第二次遠征日本,蒙古東路軍損失了三成,江南軍損失一半,數萬士兵被俘做了奴隸,依然以慘敗告終。
雖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左右了戰爭的結果,但這兩次突然而至,來得正是時候的臺風卻讓日本人認為是神在庇佑,刮起神風消滅了敵寇,神風一詞便由此而來。
其實,后來日本的一些有識之士也意識到是元朝的造船工匠幫了日本的大忙,但卻很少有人信服,甚至連把這個事情說出來都要遭受世人的謾罵和攻擊。
日本人寧愿相信是神風拯救了日本,并且至高無上的神會一直庇佑著日本,庇佑著大和民族。
可是,這一次注定要讓德川吉宗和他的部屬們失望了,各路大神也幫不上他們的忙了,因為清軍的戰船與幾百年前元軍的戰船已經有了天壤之別。
不要說排水量一千五百噸的鐵甲艦,就是澳省海軍那種兩千料的戰船,也全部都是以最適合遠洋航行的福船為模型精心打造出來的。
幾年來,每艘船都萬里迢迢的往返于澳省和中國本土之間,什么樣的大風大浪沒經歷過?
不要說根本不大可能再有那種來得正巧的臺風,就是真的來了,也不會對清國的海軍造成多大的威脅。
派往宇治山田神宮和日光東照宮祭拜祈福的大臣當天就領命出發了,次日一早,德川吉宗就帶領群臣和眾多的家眷隨從起程向西南的駿河國出發。
他的車駕剛剛出了小田原城,就有駿府城飛馬來送信的兵士求見,帶來了一個他意料之中的噩耗。
原來,昨天黃昏時分,駿府藩大名、德川吉宗的本家德川家平接到了小田原城急送來的消息后,立即差人去碼頭命令所有的船只離港前往宇治山田碼頭避難。
誰知十幾艘海船剛剛揚帆起錨,離開碼頭還沒有多遠,就被突然出現的一隊清軍戰船攔截了。
一陣猛烈的炮火之后,碼頭上的人眼睜睜的看著十幾艘船一艘接著一艘的沉入大海,他們似乎能聽見船上的水手那絕望的慘叫。
解決了所有海船,清軍戰船又掉轉炮口向岸上一陣猛轟,把所有的炮臺全部炸毀,然后才揚起風帆從容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