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臣老相這是老成謀國之見,”弘晝接口道“將日本和琉球歸于治下,我國的海疆變得空前廣大。”
“由此可見皇上當初建立兩洋海軍的遠見卓識,此時只有海戰陸戰都能打得來的海軍才是最實用的。”
“順著衡臣的思路,臣弟想不如干脆將劉國玉的東洋海軍移駐臺灣,同時將琉球群島也劃為他的防區。”
“將來在廣東或是海南再組建一支南洋海軍,這三支海軍的防區正好連成一條線,把大清從南到北的萬里海疆牢牢的守住了。”
“到那時,他們身后的東海、黃海、日本海,哦不,應該改為東瀛海了,這些就都成了我國的內海,在沿海的地方只需配備一些海巡力量用以捕盜緝私就可以了。”
“既可保我萬里海疆固若金湯,又把幾塊好鋼都用在了刀刃上,也算是為朝廷省下了大量的軍費。”
眾人一聽,立時便覺出他的主意比張廷玉的更加完善可行,而且其中還有一個高明之處。
琉球群島像一條線分布在臺灣和東瀛之間,行政上屬東瀛省管轄,防務上卻歸臺灣的東洋海軍,這樣兩支海軍就可以互相牽制。
不管是眼下還是將來,都能夠有效的防止其尾大不掉、自成一統。
見眾紛紛點頭附和,乾隆笑道“正所謂集思廣益、眾智無窮!經張衡臣與和親王這一說,國家的海防大計就見了雛形了!”
“就依你們所言,著何志遠以北洋海軍提督暫署東瀛總督,防區為千島群島及東瀛諸島。”
“著劉國玉以東洋海軍提督暫署臺灣總督,防區為臺灣全境及琉球群島,在南洋海軍組建之前協防廣東、廣西以及海南三省,你們以為如何?”
眾人思忖著皇上的安排,越咂摸越有味道,這樣一來不僅平衡了何、劉二人的關系,而且他們這兩個總督的“暫署”真可謂是高明之至!
如果他們做得合了圣意,那就一直“暫署”下去,君臣相安無事。
萬一有個風吹草動,一道旨意委個正式的總督下去,立時就能不動聲色的制約住兩支海軍的駐防區域以及一應供給,以免對朝廷構成威脅!
眾人心中對乾隆的帝王心術嘆服不已,紛紛點頭贊成。
“皇上,”陳世倌道“琉球群島最西端的先島諸島離著臺灣很近,離東瀛各島卻甚遠,治理起來殊為不便,臣想將它劃入臺灣更適宜些。”
乾隆略一思忖道“準了!先島諸島劃歸臺灣管轄,沖繩諸島、奄美諸島以北歸東瀛。”
“兩省地界和防區劃分就這樣定下來,李侍堯政務上的事情太多,軍務上不能兼顧了。”
“你們斟酌出幾個北洋海軍總兵的人選奏進來朕看,該員到任后即與李侍堯交接,在何志遠的節制下繼續辦理東瀛的軍務。”
“還有東瀛省的布政使、按察使,大理院、都察院及各部在省里分司的官員人選都要抓緊定下來。”
“你們都可以提出人選,各部院也可以薦上來。”
說了這許久的話,在座的多數人都已經傳看過了劉國玉與昭仁簽訂的條約。
谷 弘晝見乾隆打住了口頭端起茶盞來喝茶,便說道“看得出來,兆惠他們與昭仁等人商談的很詳細,草約的條款也大都恰當,只是臣弟以為最后一條應該駁了。”
“這幾年大清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增添了這么多的疆域,新入籍的滿漢以外各族百姓何止千萬?”
“依照朝廷現行的大政,各民族間通婚的事情必然會越來越多。”
“如果這次為日本人開了這個例,其他各族一定會爭相效仿,紛紛請求朝廷豁免了其后人的剃發易服,后人的后人自然也就一脈相承了。”
“長此以往,不僅朝廷剃發易服的制度將形同虛設,漢人們也會心生怨氣,臣弟請皇上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