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有足夠回旋的余地,為何還要肆意殺戮而徒增戾氣?”
“皇上御極以來,夙興夜寐,宵衣旰食,十年光陰營造出來的安定詳和,因為小小的日本而毀于一旦,似乎太過得不償失。”
“當年的漢人只需要剃發易服,而如今的日本人則是既要剃發易服,又要被迫遷移,誰敢料定會有多少人寧死不從?”
“若真的大開殺戒,只怕死的人要遠遠多于當年的漢人!就是貪生怕死、被逼屈從的,心里也必然恨透了我們。”
“即使遷到了本土來,又如何羈縻教化?要給各地的官府增添多少隱患?”
“稍微會想事兒的日本人心里都是明鏡一樣,朝廷執意要將他們遷來本土,為的就是用幾代人的時間去同化他們!”
“他們的語言、文字都已經岌岌可危了,唯獨希望把本族的衣冠服飾保留下來,以留下一點兒念想,我們何苦一定要逼得他們狗急跳墻、魚死網破?”
“大清的國力方今如日中天,皇上正值春秋鼎盛,心中的宏圖大志遠不止于此,將來必然還要開拓更廣的疆域,必將接納更多外族的百姓成為子民。”
“如果在日本做出了這樣的事情,以后誰還會臣服我們?存地失人,最終會人地皆失!把人都殺光了,只占了一片荒地有什么用處?”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大清若想一統天下、囊括四海,斷不能再對平民百姓大肆殺戮而自毀聲名!”
“皇上,”他轉向乾隆拱手道:“這是臣的一己之見,供圣心斟酌。”
弘晝面兒上不動聲色,只是平靜的看著吳波,心中卻好像突然不認識了這個人一樣!
真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他這一番話雖然不很長,但句句切中要害,咄咄逼人的一連幾問更是讓人辯無可辯!
張廷玉也看著吳波,眼神卻和弘晝截然不同,充滿了感動和賞識。
將目光移向了乾隆,他說道:“吳大人的話才是真正的老成謀國之言,臣懇請皇上留意。”
“皇上,”劉統勛道:“臣也贊同吳大人的見解,大肆殺戮最失民心,但凡有一線轉圜的余地也絕不可為!”
“臣附議!”史貽直道。
“臣也附議!”孫嘉淦接著道。
“臣也附議!”陳世倌、黃廷桂、高斌和陳大受一齊說道。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