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完婚,而是因為皇阿瑪對他平易近人的態度。
《禮記》中有“君子抱孫不抱子”的話,其原意本來是講祭祀時的禮法,后來便逐漸演化成為祖父對孫子、父親對兒子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清朝皇室也是嚴格遵循這個規矩的,祖父可以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父親在兒子跟前從來都是不茍言笑,抱都不抱一下,一副嚴父的模樣。
可是身為九五至尊的皇阿瑪卻與別人完全相反,他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他八、九歲時在船上大病初愈時,皇阿瑪每日里把自己抱在懷中那份疼愛憐惜的神情。
以后每次見到,皇阿瑪都親切的把自己拉到身邊,和藹可親的詢問功課、考校學業。
自己答得好,皇阿瑪從來不吝夸獎,偶爾應對不上來,他也總是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從來沒有板起臉來訓斥過自己。
這種情形不要說在皇家,就是在王公大臣家中都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正因為皇阿瑪給了自己超乎尋常的尊重,使得永璉那份要強的心勁兒遠高于別人,生怕哪里做得不好讓皇阿瑪失望。
不僅在學業上十分刻苦,接人待物也從來都是彬彬有禮,大方得體。
“皇阿瑪,”永璉發自內心的道:“兒子一直把心思用在功課上,除了幾位師傅,與外面的人極少往來,更沒有什么中意的人。”
“婚姻大事全憑皇阿瑪作主,兒子婚后也會恪守夫妻之禮,像皇阿瑪與皇額娘一樣相敬如賓、琴瑟和鳴,必定不做出誤人誤己之事!”
“嗯,你說的倒也十分得體,”乾隆道:“但婚姻乃是終身大事,不光是要循禮不悖,也要兩情相悅才能相處得更好。”
“這樣,阿瑪和額娘都留意著,有了合適的人讓你自己見上一見,彼此覺得中意了再定下來。”
永璉還沒及答話,富察皇后的眼圈已經紅了,她沖向兒子一語雙關的道:“還不叩謝皇阿瑪的恩典!如果不是皇阿瑪,哪還有你的今天?!”
從富察皇后處出來,乾隆拐向了芷蘭的車廂。
一走進車廂,里面的情形與皇太后和皇后那里迥然不同,不僅所有的窗簾都拉著,電燈也只是在車廂兩端各亮了一盞,光線很暗。
當值的是翊坤宮總管太監周慶順,見皇上進來,嚇了他一跳,站起來就要打千請安。
乾隆擺手止住了他,低聲問道:“怎么,愉貴妃在歇息?”<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