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起來不錯,其實與康熙南巡時在各處修建的許多行宮相比,這里已經是相當寒酸了。
這也是乾隆的意思,商議修建天津行宮一事時,他對陳世倌道:“朕一年也未必去上一趟天津。”
“耗費那么多銀子修建一個偌大的行宮,平時就閑置著,多不值當?省下銀子干點什么不好?”
“就把行宮建在驛站里,規模也不必太大,到時朕駐蹕在行宮里,隨駕的人就住在驛站,關防上也省了很多事。”
“平日里閑置的時候,就由驛站的人負責清掃管護,也省得再專門派出一撥人,不是一舉多得?”
于是行宮就建成了現在的樣子。
侍衛、宮女和太監們都跟隨圣駕住進了行宮,護軍營的兵丁全部住進了驛站,以便就近關防護衛,把個好大的驛館住了個滿滿當當。
好在現時的天津城中不缺上好的客棧,一力承辦此次盛典的工部提前就把附近的三家全都包了下來。
一個小些的讓外國駐華使節們住了進去,其余兩個用來住幾百名王公大臣連同家眷。
半個時辰后,已經洗漱完畢的乾隆正在書房里翻看從北京帶來的折子,陳世倌上來請見。
“皇上,張相他們已經到了一會兒了,時辰也差不多了。”
“膳房那邊準備得如何了?”
“已經全部準備停當,就等著皇上下旨開席呢。”
“好,去知會眾人,按預定時間開席!”
這宴席也是此次慶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這樣的大喜事,各省督撫又難得聚得這么齊全,賜宴是必有的環節。
只是這次是破天荒的把席面擺到了天津,幾十名大小御廚都是提前從北京坐火車趕來的,忙碌了幾天,預備下了極其豐盛的宴席。
此刻,在驛館的兩個大餐廳里已經放下了六十幾張碩大的席面,每張桌上都整整齊齊的擺著精致的餐具,中間還有一個燒得滾開翻花,“絲絲”冒著白煙兒的銅火鍋。
見眾人都坐定了,陳世倌一聲令下,一百多名太監、宮女開始走馬燈似的來回穿梭,將一碟碟的冷盤、一道道的熱菜,一碗碗的蒸燉布到了每張席面上。
沒用了多久,每張桌上都堆滿了御廚們精心制作的山珍海味、玉盤珍饈。
這種場合沒有人敢大聲喧嘩,正在低聲交談的人們突然瞥見一溜兒十幾個執拂太監魚貫而入,知道是皇上來了,立時打住了話頭。
一瞬間的功夫,所有人俱都正襟危坐,幾百人的廳堂里鴉雀無聲,一聲痰咳不聞。
“圣駕到!”
隨著養心殿總管太監孫靜一聲高喊,在座的眾人仿佛聽到了一聲命令,“呼”的一齊站起身來。
見眾人作勢要見禮,已經走進來的乾隆笑著道:“見禮就免了!這不是在乾清宮,沒有那么大的地兒,就站著聽朕說上幾句吧。”
“今天在場的除了禮部邀請來的外國使節,其余的都是宗室王公、部院大臣,還有各省的督撫和一些休致的老臣。”
“無論是在京師還是在地方上的,只要有差事的,都為朝廷操勞忙碌了一年。”
谷/span“有道是上行下效,朕勵精圖治、朝乾夕惕,你們就少不得櫛風沐雨、廢寢忘食,
這其中的辛苦煩難,就是你們不說朕也都知道。”
“朕知道自己是個急性,眼里又揉不得沙子。雖然平日里瞧著和氣,但若有誰辦砸的差事或是因循茍且、玩忽懈怠,朕訓斥起來也是不留情面的,甚至處罰降黜也是常有的事。”
“你們都是國之棟梁,是萬里挑一選出來的,但凡可以,難道朕不想君臣雍穆,上下熙和?”
“奈何朕欲趁此千年未有之變局,致帝國于極盛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