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首肯了這個提議,卻不動聲色的問眾人道:“你們看訥親的這個主意如何?”
既然皇上這樣問,明顯是沒有駁回的意思,眾人隨即便紛紛附和。
劉統勛道:“這確是一個好主意,但正如訥親方才所言,三海以西的民宅和府邸既有礙觀瞻,也不利于關防,必須加以清理。”
“臣贊同劉延清的說法,”黃廷桂也道:“三海以西那些地方,不僅有酒醋局,還有御馬圈。”
“若不加以清理,皇上移駕過去,各種氣味時不時的飄過來,也不成體統。”
孫嘉淦道:“話是這么說,可真的做起來怕不那么容易。”
“府邸和宅子還好說些,能占了那些地方的人不會是平民百姓,大體是以王公大員居多。”
“將他們一一找來,言明朝廷要征用,給些銀子也就收購了。”
“只是酒醋局、御馬圈、牛圈、草欄這類,還有那些大小衙署,必須要給他們找到地方遷走才可以,總不能像私人宅子那樣一收了之,聽其自便。”
“這確實是個難事,”陳大受道:“北京城中的人口日益增多,房價地價輪番上漲,如今已經很難找到多少空地了。”
“說到了這里,容臣插上一句,那就是北京城的人口治理也迫在眉睫了!”
“去年秋冬清理出去許多無籍的流民,情形暫時得以稍稍好轉。但這已經成了多年來的痼疾,許多流民都習慣了的。”
“正月十五之后,進京路上的各處關卡都撤了,全國各地的人必然又會如潮水般的涌進來。”
“尤其是這鐵路開通的事情已經轟動了全國,誰不想來瞧個新鮮?”
“臣敢說今年涌入京城的人口必然比往年大大增加,如果不加以有效治理,北京城必將人滿為患!這首善之地的秩序與治安殊為堪憂!”
“嗯,是到了該治理的時候,這事不能再拖了,”黃越道。
“年前軍機處已經行文給順天府,責成工巡局在兩年之內務必使京師的面貌大為改觀,現在要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籌劃,若失之偏頗怕就要事倍功半。”
“把別的暫且放一放,先來議這事,今天務必拿出解決的辦法來!”
“要治理就得首先把這痼疾的成因分析得清楚明白,才好對癥下藥,以達到標本兼治。依你們看,這其中的原因都有哪些?”
陳大受道:“皇上,從大勢上來說,這幾年全國人口都在持續增加,北京當然也不能例外。”
“據戶部檔案記載,順治初年北京內城八旗人口計約八萬戶,四十萬人;外城有漢人三萬七千余戶,十五萬六千多人;共計約為五十五萬六千人。”
“幾天前臣特意差人去順天府查了一下,現在北京內外城在籍的人口總數為九十七萬人,比乾隆元年足足增加了約十五萬人!”
“此外還有辦了臨時京籍的約十七萬人,這些人大多是全國各地來就學求醫、經商務工和投親靠友的,以上相加就共計有一百一十四萬人!”
“這還只是登記在冊的,因為北京城的百姓日益富裕,來此的流民也越來越多,無所事事的、乞討趁食的甚或是作奸犯科的都大有人在。”
谷/span“各城門外的關廂不僅有大量的小商販,也成了無業游民的聚集地,官府屢加整治,都是一查便走,查罷復來。”
“有的房屋取得了房地契,更多的人是尋了一塊空地,搭起簡陋的房子便定居下來,全然未經許可。”
“這樣的房屋越來越多,所以各處關廂也漸有擴大之勢,各種隱患也隨之而來。”
“這說的大體不差,那又該如何治理?”黃越問道。
劉統勛道:“這樣的事前明和雍正朝時都做過,無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