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狠手辣、行事不擇手段,每個人都對葉傾城提防有加,不知自己何時會陷入葉傾城的圈套。更有甚者對葉傾城恨之入骨,恨不得啃其骨、飲其血、剝其皮。
但是,從來都沒有人想過,葉傾城乃是一位天賦異稟的天才之輩,究竟是因為什么致使他的性格如此反面極端?
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純粹的壞人。錯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這個世界,世間沒有明確的對與錯,只有立場不同的是與非。
殘酷的修煉界,更是如此。
聯系前后事宜,在清楚了劉鼎和葉傾城的命運之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當初那些看不起葉傾城、認為葉傾城是人渣敗類的修士們,此時都慚愧的低下了頭,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
葉傾城雖然與世人一樣,追求至寶、不斷變強,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葉傾城的心中始終有著自己的夢想,為了追逐這個夢,葉傾城寧愿背負罵名,忍辱負重,只為尋求一個自己那個時代的答案,那是一個當年所有年輕一代共同向往的答案。
而相比于葉傾城,那些曾經看不起葉傾城的修士們,雖然也在變強、也在尋求至寶,但究其根本,這些人僅僅只是為了一己之私。他們只希望自己能夠早日成為神皇、大帝,如此一來便可坐鎮一方,享受無上的至高榮譽和世人的頂禮膜拜。
身為修士,葉傾城的道心可謂非常之堅定。而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們,努力修煉、不斷變強只不過是為了換取未來更好的享受,談之道心,寥寥無幾。
相比于葉傾城這樣一位徹頭徹尾的“真小人”,更加令人作嘔的則是那些陽奉陰違的“偽君子”。
葉傾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完美陰謀家,但這種處事方式太過于極端,不適合作為強者之道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么劉鼎說葉傾城更適合當一名謀士的原因。
在了解了大唐滅亡時期的故事后,現場眾勢力的氣氛陷入了一個死寂的極點,氣氛陰沉到幾乎可以凝出水來。
沒有人知道接下來到底該怎么辦,更沒有人知道到底要怎樣才能擊敗劉鼎,順利進入藏寶閣。
就在眾人不知所措之際,斷水門護法莫宗盛出聲道
“二位,五代十國之混亂,在下也是感同身受。只不過,諸多朝代已經覆滅,現如今六大文明共存于世,改朝換代之事早已經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在場的修士中,只有劉鼎、葉傾城、沈浪、莫宗盛四人以及極少數宗門內的老一輩修士經歷過五代十國的混亂,所以能夠引起共鳴、有感而發。
莫宗盛繼續道“世態炎涼甚,人間多神傷。修煉界的殘酷一向如此,二位當然是心知肚明。閣下既然經歷過現實的殘忍,那何必繼續在此阻撓后輩們前進的腳步呢?”
此話一出,立即引起眾多勢力的贊同。
劉鼎和葉傾城都是被時代愚弄之人,他們為了追求答案已經放棄了太多太多。現如今,劉鼎反而阻礙眾勢力進入藏寶閣,無疑是阻礙了后起之秀的成長道路。
劉鼎此舉,似乎讓自己成為了他當初最討厭的人。
屠龍的勇士,最終還是變成了惡龍。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劉鼎笑了笑,回答道“我不是阻撓后輩,而是不想讓你們白白送死。”
莫宗盛聞言皺眉道“此話怎講?”
劉鼎緩緩抬起頭,望向天空,不禁有一絲出神,緩聲道
“已經有人捷足先登,億萬蕓蕓眾生之中,也只有他夠資格改變這個時代。”
聽到這話,莫宗盛略帶一絲驚愕,他最不想發生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
莫宗盛小心翼翼地試探性問道
“他?難道是”
劉鼎負手而立,輕揮長袖,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