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四日,光緒皇帝寫了一道密詔交楊銳帶給康有為等人。
密詔言道“近來朕仰窺皇太后圣意,不愿將舊法盡變,并不欲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黜而登用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以為恐失人心。
“雖經朕屢次降旨整飭,而并且有隨時幾諫之事,但圣意堅定,終恐無濟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諭。(將禮部六堂官革職之諭),皇太后已以為過重,故不得不徐圖之。此近來之實在為難之情形也。朕亦豈不知中國積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輩所誤;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將舊法盡變,而盡黜此輩昏庸之人,則朕之權力實有未足。
“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它!今朕問汝可有何良策,俾舊法可以全變,將老謬昏庸之大臣盡行罷黜,而登進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而又不致有拂圣意?爾等與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及諸同志等妥速籌商,密繕封奏,由軍機大臣代遞,候朕熟思審度,再行辦理?!?
但是,光緒皇帝的這份密詔竟被楊銳擱置起來,未及時送出。當然,就算是火速送出也于事無補。
也就是這一天,袁世凱帶著隨員來到北京,住進法華寺。
他深知,不掌握真實的情況,就不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住下來的第一件事,是聽取徐世昌探聽到的詳細情況。
十六日,光緒皇帝在頤和園召見了袁世凱,詢問軍事甚詳。
袁世凱一一恭答。
光緒皇帝突然發問“茍付汝以統領軍隊之任,能矢忠于朕否?”
作為一個臣子,誰敢當面說不忠于皇帝?除非不想要腦袋!
袁世凱趕忙詛咒發誓“臣當竭力以答皇上之恩,一息尚存,必思效忱?!?
袁世凱退出后,光緒皇帝見他忠誠懇切之色溢于眉宇,認定是可以信任之人。
于是諭內閣開去他的直隸按察使缺,以侍郎待補。仍專辦練兵事務,所有應辦事宜,著“隨時俱奏”。
袁世凱一不留神又升官了。
他是想升官,很想很想,做夢都想。但是,從徐世昌探聽到的情況分析,他明顯感覺到這次升官升得是太不同尋常了。唯恐給自己帶來麻煩,于自己不利。
于是,下午急忙去各處拜訪,一邊解釋,一面繼續探聽消息。
他先找禮親王世鐸未遇到。
隨后去拜見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剛毅、戶部尚書王文韶、軍機大臣、禮部尚書裕祿。從徐世昌那里得知,這些人都是反對維新的人士。
對這些人“備述無功受祿,萬不可克稱”,要上書辭去侍郎職務。
戶部尚書王文韶說此乃出自圣恩,“辭也無益,反著痕跡?!?
其他幾個人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袁世凱才打消了請辭的這個念頭。
但是,輿論已經造出去了,該找的都找了,該說的也都說了,心還是安定了一些。
但是,很奇怪的是,袁世凱升為侍郎的事,很快傳編了北京城。
一個官員從按察使缺升為侍郎待補,多大個事?很顯然是改革派想把袁世凱逼到己方的戰車上。
康有為則拍案叫絕,以為袁世凱必“喜而圖報”。
利令智昏的他,緊接著做了一件最蠢的事,令畢永年等袁世凱統兵圍頤和園時,帶人廢了西太后。而且不是個別布置,是當著很多人的面。
或許他是想為這些人加油打氣,為了提振士氣。
九月十七日早晨,袁世凱入頤和園謝恩。
光緒皇帝又予以召見,大力夸贊他練兵練得好,告訴他以后可以和榮祿各辦其事。
目的是使其擺脫榮祿的控制,今后不再聽命于榮祿。
有意思的是,袁世凱離開皇帝后立刻去拜訪反維新派的主帥亦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