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使理直氣壯的告訴袁世凱,開平煤礦已把全部資產賣個英國商人,并在英國注冊,早已不是中英合資了。
袁世凱得知詳情后,痛心疾首之余,三次參奏張翼,清責令張翼收回開平。
開平煤礦事件實際上是一種詐騙行為,當然其中也包括中國相關官員的失誤和瀆職。
張翼在倫敦起訴多次,列強的法院如何會為一個弱國主持公道?正如國弱無外交,張翼在倫敦的所有努力,都以無結果而告終。
袁世凱又于一九零六年命周學熙創辦灤州煤礦,用實力進行抵制,試圖達到以灤收開的目的。
一九零七年三月,由周學熙發起成立aquot北洋灤州礦務有限公司aquot,一九零八年增股并改稱aquot北洋灤州官礦有限公司aquot。灤州礦初定資本二百萬兩,主要股東包括袁克定、周學熙、龔仙舟、李士偉、李頌臣、陳一甫等人。這些大股東參與了前期的籌建工作。
灤州煤礦開工后生產發展迅速,一九零八年出煤一點二萬余噸,到一九零九年已經達到三十五點七萬余噸。而到一九一一年輸往天津的煤竟達到九十八萬噸之多。
這期間周學熙、李希明、李士偉等一起到英國倫敦參與了與開平公司代表那森的談判。但是最后由于抵不住開平的跌價傾銷壓力,被迫讓步,同意和開平聯合經營,成立開灤礦務局,至此由aquot以灤收開aquot演變成為“灤開合作aquot。
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袁世凱就任大總統,批準灤州、開平兩個煤礦合并,成立中英合辦的開灤礦務局,局本部設在天津。
一月二十七日,灤州煤礦公司代表周學熙、李士偉、李希明與開平礦務公司訂立合同,聯合成立開灤礦務總局,盈利按照nt灤四開六aquot分配,經營管理權掌握在英人手中,十年年后中方贖回開平公司。
決策機構設在董事部,納森為董事部主席兼總經理。董事部分別設在倫敦和天津。其中天津董事部有董事七人,英方四人。 中方三人為周學熙、李士偉和李希明,督辦為袁世凱長子袁克定。
當然,這些是后話。
袁世凱在為收回開灤煤礦的礦權的努力,雖然收效沒能達預期,但他為維護國家主權付出的努力是應該被后人記得的。
即便是一個最腐敗的政府也不會公然的搞腐敗,也是希望他的官員能清政廉潔的。同理,一個最無能的政府,也還是喜歡他的官員努力做事的。以腐敗無能著稱的晚清也不例外。
當袁世凱一心一意的治理直隸的時候,上上下下都是一片贊揚之聲,如果他不去管別的事,袁世凱的日子應該是很好過的。
對直隸取得的驕人成就,袁世凱是很引以自豪的。
他是屬于那種無論干什么都要干出些名堂的人。這樣的人有時會被視為好大喜功,有時會被視為愛出風頭,有時甚至會因此而被認定是個有野心的人。
袁世凱的動機是什么?或者是兼而有之,或者是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他干了很多事,而這些事是利國利民
袁世凱是不會滿足的,對他來說,直隸好像太小了,已經裝不下他的雄心壯志了,因為,干了幾年后,他更多的是關心起國家大事了。
這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為把下邊的事情做好,需要排除上邊的障礙。比如,想在底下大力興辦新型的學校,發展教育,不廢除科舉制度行嗎?
另一方面,應該看到,袁世凱是個雄心特別大的人,我們還是不用野心這兩個字吧!那么大的雄心,直隸可能放不下。
還有一個方面是職責所在,因為袁世凱身上還兼著好多的職務。
我們不妨列舉出來督辦政務處大臣、會辦練兵處大臣、辦理京旗練兵大臣、督辦電政大臣、督辦山海關內外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