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王人文再奏說“成都各團體集鐵路公司大會,到者一千余人,討論合同及于國家鐵路存亡之關系,一時哭聲震天,坐次在后者多伏案私泣,臣飭巡警道派兵彈壓,巡兵聽者亦相顧揮淚。日來關于鐵路合同攻難之文字、演說紛紛四出,禁不勝禁,防不勝防。”
同時上疏嚴參盛宣懷喪路權、國權,要求治以欺君誤國之罪,并請將自己治以“同等之罪”,“以謝盛宣懷”。二十七日,他又把羅綸等二千四百余人簽注批駁的原件及公呈人全體姓名上奏,并附片自請處分。
清廷申諭嚴飭,并將王人職。
王人文,白族,云南大理人。清同治二年生。光緒十三年(1883年)癸未科進士。歷任貴州湄潭、貴筑、開泰縣知事,廣西南寧平樂府、奉城錦州府知府,廣西桂平梧道,廣東按察使、提學使,陜西布政使。
一九一一年曾以布政使的身份短期“署理四川總督”的職務。
在辛亥革命后,王人文曾被武昌譽為四川革命的“八大功臣之一”。 一九一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四月,任川滇宣慰使。一九一三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后脫離國民黨。國會解散后,離開北京。國會重開,遂入京,仍任參議院議員。一九一二年第二次恢復國會時仍任參議院議員。
晚年王人文一直過著寓公生活,一九三零年病逝于天津。
此為后話。
新任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咨議局正、副議長蒲殿俊、羅綸以及保路同志會和川路股東會的負責人。
當晚,曹篤和革命黨人朱國琛等人裁截木板數百塊,上寫“趙爾豐先捕蒲羅,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字樣,然后將木板涂上桐油,投入江中,順流而下。
這就是被后人津津樂道的“水電報”。
名揚四海的“水電報”把消息傳遍川南、川東各地,更進一步掀起了各地群眾揭竿而起的革命浪潮。
曹篤,字叔實,出生于四川省自貢市,是民國元老之一。
先后就讀于自流井炳文書院、富順江陽書院、瀘州經緯學堂(現瀘州職業技術學院)。一九零七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立志反清救國,與黃復生、熊克武、謝奉琦奉孫中山之命主持川省中國同盟會的工作。
先后參與策劃成都、瀘州、江安反清武裝起義,四川保路民軍起義,曹篤領銜籌備成立國民黨四川省支部,曾任中華民國國民交通部長、川黔邊防軍第一混成旅旅長、中國國民黨四川特派員、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抗戰期間力主對日作戰,抱病率四川抗敵慰問團去前線慰問抗日官兵,旗幟鮮明地反對內戰。
曹篤晚年棄政從醫,出任四川省國醫館館長,開辦中醫學院,培養中醫人才。一九四五年病逝。
曹篤性格豪爽,胸懷坦蕩,以一生之傳奇為世人所稱道。
此亦為后話。
蒲殿俊、羅綸等人被捕的消息迅速傳開,各街坊傳告各鋪家坐戶,無論老女,各出一人,有的光頂光緒神位紙條,有的手舉一炷香,潮水般地涌進督署請愿,有的人還跪地磕頭哭泣,要求釋放蒲、羅等人。
面對手無寸鐵的請愿群眾,趙爾豐早就發出“擁擠上院,格殺勿論”的指令。他一面指使警務公所提調路廣鐘在督署附近聯升巷放火燒房子,意在制造誣陷群眾暴動的口實;一面命令衛隊向群眾開槍射擊,當場打死三十二人,受傷者不計其數。趙爾豐又派巡防軍分站各街口,開槍亂擊行人及學生小兒,造成了駭人聽聞的“成都血案”。
第二天,大雨如注,城外居民得悉城內兇耗,人人頭裹白布,冒雨奔赴城下,示哀請愿。趙爾豐又下令官兵開槍,擊斃群眾數十人。對督署內外被槍殺的群眾,趙爾豐竟下令三日內不準收尸。
趙爾豐,字季和,祖籍遼寧遼陽市,盛京將軍趙爾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