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搜捕革命黨人。
眼看事已敗露,總指揮蔣翊武決定于當晚十二時立即發動起義,以南湖炮隊的炮聲為號。他派遣鄧玉麟去南湖炮隊傳達命令炮一響,大家就行動!
因為全城戒備森嚴,鄧玉麟緊趕慢趕,十二點過后才回到炮隊。炮兵兄弟們早已全部關燈睡覺,約定的時間已過,炮手又都已睡下,鄧玉麟正不知怎么辦,軍警已闖入文學社總部,開始抓人。
蔣翊武僥幸逃脫,而被捕的起義骨干彭楚藩、劉復基和楊宏勝,第二天清早人頭就掛到了武昌城的門樓上。
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彭楚藩、劉復基和楊宏勝,鼎鼎大名的武昌首義三烈士、這三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彭楚藩原名家棟,字青云,湖北鄂城人。一九零六年入湖北新軍。后考入憲兵學校,畢業后在憲兵營任班長,先后加入湖北革命團體日知會、文學社等,是起義總指揮部的軍事籌備員。
劉復基字堯澄,湖南常德人,二十一歲時加入黃興創立的華興會,在流亡期間參加同盟會。回國后,先后在長沙、上海武漢從事革命活動。
入湖北新軍后,加入文學社被推為評議部長。他有膽有識,足智多謀,被稱為“小諸葛”。 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大會,委任他為起義總指揮部的常駐軍事籌備員。
楊宏勝字益三,湖北鄂城人,在湖北新軍當兵期間,加入文學社。根據起義總指揮部的決定,退伍離營,在中和門正街開一小雜貨店作掩護,傳遞情報、聯絡同志。籌備起義時為交通員,負責起義時的彈藥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