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進會跟文學社一樣也是從同盟會脫離出來的,他的領導人是孫武、劉公以及居正和焦達峰等。共進會的成員一般都是留學日本的學生,當時他們脫離同盟會是因為不滿同盟會的工作方式。不過,當時為了壯大勢力,共進會還是打著同盟會的旗號。
他們發展的成員也是多來自新軍。
清廷為撲滅四川的人民起義,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致使清軍在湖北防御力量減弱。發展的起義人員大多在新軍,革命黨人也擔心這些人被調走,決定在武昌盡快發動起義。
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十月六日發動起義。各標營黨人代表均參加了會議,通過“人事草案”和“起義計劃”,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
同日武昌新軍駐扎在南湖的炮隊,由于士兵與長官因個人矛盾打架,幾個士兵把長官狠狠打了一頓。這件事情驚動了湖北總督瑞澄及統軍的張彪,他們肯定也聽到了一些風聲,決定加強對新軍的管理。炮隊事件后,瑞澄和張彪下令收繳新軍部隊的子彈,同時增強市面軍警力量,盤查甚嚴。為加強對部隊的有效控制,決定軍隊提前過中秋節,八月十五節日不放假。
為了應對這一意外情況,加之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如約趕到武漢,起義指揮部決定,把起義時間推遲到十月十六日。
十月九日中午,孫武等人在指揮部里緊張地配制炸藥。此時革命黨重要成員劉仲文的弟弟劉同也來了到這里,他點起一根煙,興致勃勃地在一邊看熱鬧。
據說他實際上是炸藥的出資人,所以誰也不好意思提醒他為了安全,不要吸煙。
煙癮過完,劉同看看周圍,找不到煙灰缸,只有旁邊一個臟兮兮的盆子像是裝垃圾的。扔煙頭的水平還真高,還在冒煙的煙頭精準無比地丟了進去。
轟地一聲炸藥爆炸,火焰竄起的煙霧升騰,盆里裝的正是準備一周之后用的炸藥。離得近的孫武當場被炸得面目全非,趕緊將其送往醫院。肇事者劉同反倒是安然無恙。
此時大火已經一發不可收拾,滾滾濃煙四起,左鄰右舍大呼救火。其他人準備把起義的文件和人員花名冊等帶走,可是這些都鎖在柜子里,沒人知道鑰匙在哪。
還沒來得及想出辦法,俄國巡捕已經到場,控制住所有人之后仔細搜查。不僅發現了危險的炸藥,用大斧劈開柜子還找到了起義名單、旗幟、通告、彈藥、印信。很快,這些東西包括劉同在內的六人,全被俄方移交給了清政府湖北當局。
劉同很快就統統全招了。
湖北布政司陳樹屏建議銷毀名冊以安眾心;督府師爺張梅生強烈反對,主張正好按名冊抓人。
如果湖廣總督瑞澂聽從了布政司陳樹屏地建議,或許,武昌的起義就很難發生了。
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一位特別睿智的君王,他在查抄一朝中大貪時,得到了一個木箱。從被查貪官處得知,箱里裝的是朝中文武大臣和各級官員給他送禮的帳單。
只要把箱子打開,就知道有誰對這位大貪行賄了。
對于這位曾經權傾朝野,貪得無厭、雁過拔毛的貪婪之人,幾乎沒有人沒給他送過禮。
按律行賄與受賄同罪,文武大臣和各級官員人心惶惶,如坐針氈。
但這個君王沒有把木箱打開,而是當眾把木箱燒掉,人心一下子安定了。
政司陳樹屏應該是知道這個故事,他提出地建議,也應該是從這個故事中受到啟發。
督府師爺張梅生可不是這么想的,好容易得到亂黨的名冊,正可以把這些人一網打盡,怎么能毀掉呢?
湖廣總督瑞澂偏偏聽從了他的這位師爺張梅生的,立即下令關閉四城,按名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