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者和領導者。
正在巫家壩準備起事的蔡鍔、羅佩金、唐繼蕘等聞訊,立即召集七十四標官兵,整隊出發,由東南方向攻城。
激戰至三十一日中午,起義軍完全占領昆明,昆明“重九起義”獲得成功。
十一月一日,革命者在五華山組成大中華國云南軍都督府,蔡鍔為都督,宣布對內對外方針。
數日后,各府、州、縣傳檄而定,全省光復。
云南是武昌起義之后最早舉行起義宣布“獨立”的省份之一。
起義的勝利聲援了武昌,推動了貴州、四川及一些省的獨立,為推翻清王朝在全國的統給,建立中華民國,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云南人民“重九”武裝起義,是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三十一日,南昌新軍起義,建立了江西軍政府,吳介璋被推舉為軍政府都督。
吳介璋,字德裕,號復初,江蘇省無錫市陽山鎮人。自幼聰穎好學,十六歲被人聘為塾師。甲午戰爭爆發,遂棄文從戎,考入江南陸師學堂,畢業后留校助辦教務。
同年,陜西巡撫魏光燾到江南物色訓練新軍人才,被邀請去主持文案及營務處幫辦等,不久升任武威新軍統帶,為陜西訓練了一批新軍人才。
嗣后清政府下令各省成立督練公所,吳介璋受江蘇巡撫署邀請,歸籍任督練公所提調兼征兵處提調。
吳介璋主張重新招收年齡較輕的有志青年,并改“募”為“征”,聽從自愿報名。并先在常州設立征兵處,征招府屬各縣的鄉民子弟進行訓練。
他在江西任江西武備學堂總教習及江西陸軍測繪學堂總辦期間,為江西訓練了一大批新軍人才,如李烈鈞、熊式輝、劉峙等均出于他的門下。
一九零四年張惟圣、彭素民、周養浩、鄧文輝等在南昌組織了易知社。表面上是研究學術的團體,實際是反帝反清的組織。該組織積極進行反帝反封建宣傳活動,并與湖南華興會的黃興取得了聯系。
一九零五年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蔡復靈把同盟會江西支部設南昌市系馬樁街。
在他和張世膺、鐘震川等人的努力下,深入江西武備學堂、測繪學堂、測量司和陸軍小學傳播革命思想。
這個時時候,江西留學生俞應麓、李烈鈞、彭程萬、彭素民、歐陽武等也先后回南昌,進入軍界工作。經常向士兵灌輸革命思想,發動優秀學生加入同盟會。
一九零六年江西組織了新軍,同盟會派了不少會員投入新軍,辛亥革命時,江西的新軍幾乎全掌握在革命黨人的手里。
在南昌新軍起義之前,革命思想在新軍中廣泛傳播,已經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比較成功地把一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的反動武裝轉化為反清的革命力量。可以說南昌革命條件已經成熟,只待時機到來。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九江革命成功的消息傳到南昌,南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大受鼓舞,積極準備起義。
新聞學界密切配合,報道九江起義經過,宣傳全國革命形勢,鼓吹“清政府從此長辭矣”,“使社會一般人心”莫不趨向革命。十月二十五日,《江西民報》刊登九江獨立捷報。
商界也冒險盡力支持革命。
南昌更是風云突變,傾向革命的清廷參議官張季煜、新軍協統吳介璋與革命軍加緊聯系,南昌新軍起義勢在必發。
清廷江西方面當得知九江起義后,日夜籌商應變之計。
他們一方面宣布軍隊加倍給餉、安撫軍心。
另一方面,嚴加戒備,擴充軍隊,急調舊派軍隊和上饒防營限期到達南昌,準備用武力對付新軍。
面對官府的步步緊逼,革命黨人加緊了起義的準備。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