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前來鎮壓的新軍營長趙德原同情革命,沒有履行鎮壓職能,反而成了一個和事佬。
每個人都是有思想的,都有一顆跳動的心,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良知。當一個王朝,連自己的軍隊都不聽使喚了,這個統治怎么能夠不病入膏肓呢?
巡撫衛隊、巡防營也紛紛響應陸軍小學舉事。
巡撫沈瑜慶聞報大急,召衛隊入衛。衛隊管帶彭爾堃臂纏白布條進來,沈瑜慶更加驚駭,因為白布條是革命黨的標記。
彭爾堃對巡撫沈瑜慶說如果是土匪來犯,衛隊自當嚴正以待,如果是鎮壓起義士兵、學生則不能。
巡撫沈瑜慶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手書承認貴州獨立,送往咨議局,交譚西庚、張百麟。
能承認失敗也需要勇氣和智慧,在有些時候也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貴州的勝利,基本上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
十一月四日,大漢貴州軍政府宣告成立。楊藎誠為都督,趙德全為副都督。張百麟為樞密院長。
也就是湖北軍政府在閱馬場舉行登臺拜將典禮的這一天,袁世凱收到了清廷對他的內閣總理的任命,喜不自勝。人有時候是要低調一些、做做樣子的。雖然,自從接到老友徐世昌的信后,他就等待著這一天,但還是回電辭謝。
同時奏報朝廷,為了盡最大可能減少殺戮,已令前線軍隊停止進攻,寫信勸解亂黨投順。
倘數日內無確實答復,便立限時間,攻取武昌。
載灃知道袁世凱請辭不過是故做姿態,堅持催促袁世凱盡快上任,親組內閣。對湖北的戰事,則請袁世凱相機而行。
這邊袁世凱見黎元洪方面還沒有回答,讓劉承恩派可靠人帶信去面見黎元洪,以便盡快得到明確的答復;劉承恩找到偵探王洪勝。
王洪勝見到黎元洪后說“袁大人意在兩下取和,以免漢人受害,保全大局,何必拼個你死我活?!?
黎元洪回答“這個時候,不將皇帝推倒,隨便和了。以后大權歸他,他更比從前加一倍的狠,我們都不會有好下場?!?
黎元洪表明了態度,先提條件是推翻清王朝。但他還是留了活口,說劉承恩要是能過來,就過來談談。
看來,他現在在軍的實際地位,已經有了很大地提升。
王洪勝回漢口復命。
袁世凱又收到朝廷催促他上任內閣總理的電告,他回電說按剛公布的憲法信條十九條的規定,任命內閣總理大臣,需國會公舉,“故前命不可奉詔”。
十一月八日,資政院開會,正式選舉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收到電報,沒有理由再推脫了。
十一月九日鄂民軍總司令黃興寫信給袁世凱。
先痛陳了清朝統治的黑暗,人民群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有良知的中國人,不能再維護這個統治了。指出,清廷的開放黨禁,不過是枝葉,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解決根本問題的途徑,只能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接下來對袁世凱曉以大義,勸其盡快棄暗投明,順應時代潮流。
為了打動袁世凱,黃興還開出了最為誘人的條件“人才原有高下之分,起義斷無先后之別。明公之才能,高出興等萬萬,以拿破侖、華勝頓之資格,出而建拿破侖、華勝頓之事功,直搗黃龍,滅此虜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為拿破侖、華勝頓,即南北各省,當亦無有不拱手聽命者。蒼生霖雨,群仰明公,千載一時,祈毋坐失。”
袁世凱當然看懂了,黃興這是以中國第一任大總統的位置相期。他清楚,這不是黃興一個人說了算的事,雖然黃在革命黨中地位顯赫。
但是,黃興的信倒是給他指出一個光明的前景,一個努力的方向。
一山更比一山高,人的欲望是很難滿足的,特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