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徵祥是于民國元年六月二十九日受任國務總.理,七月十八日經參議院以七十四票通過其出任總理的。通過的當日以總.理身份在參議院發表了就職講話。
由于陸頗有國際聲譽,所以議員們認為必有高見,怎知陸徵祥演講說后都大失所望。
陸徵祥在演講中言道:“徵祥今日第一次到貴院與諸君子相見,亦第一次與諸君子直接辦事,徵祥非常欣幸。徵祥二十年來,一向在外,此次回來,又是一番新氣象。當在外洋之時,雖則有二十年,然企望本國之心,一日不忘。
“公使三年一任之制,尚未規定,所以二十年中,回國難逢機會。然每遇中國人之在外洋者,或是貴客,或是商家,或是學生,或是勞力之苦民,無不與之周旋。因為徵祥極喜歡本國人。此次回來,本國朋友非常之少,尚望諸君子以徵祥在外洋時周旋本國人來對待徵祥,則徵祥非常榮幸。
“二十年間,第一次回國僅三個月,在京不過兩星期。第二次返國,還是在前年,在本國有十一月左右。回來之時,與各界之人往來頗少,而各界人目徵祥為一奇怪之人物。
徵祥不愿吃花酒,不愿恭維官場,還有親戚亦不接洽,謂徵祥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錢,所以交際場中,極為冷淡。此次以不愿恭維官場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錢之人,居然叫他來辦極大之事體,徵祥清夜自思,今日實生平最欣樂之一日。
“在外國時不知有生日,因老母故世頗早,此回實可謂徵祥再生之日。以上所說之話,不在公事之內”云云。
議員們聽了陸這篇演說為之大嘩,這哪里是內閣總理的就職報告?
就陸徵祥本意來說,他是想用真誠之心,面對眾議員。這發自內心的口語化表白,不裝腔作勢,不矯揉造作。這要是在國外肯定會大受歡迎,會使人感到親切,會很快拉近與別人的距離。但是,陸徵祥不是在國外,而是在國內。而在國內,做很多的事,好像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比如就職這樣嚴肅的場合,怎么可以拉家常呢?即使不是講套話,講官話,也得說點差不多呀!
陸徵祥出任內閣總.理已經是參議院通過了的,本來已經是既成事實了,但現在有很多議員提出,要重新考慮內閣總.理的人選。
不過也有主張讓陸徵祥一試,其理由為:
(一)陸徵祥在參議院的就職演說,并非是正式發表政見。
(二)當前局勢有**總比無**好,陸徵祥組閣還未成,未經考驗,無從分別其好壞。
(三)陸徵祥敘其生平不賭博不做生日,正見其人不矯飾不欺人。
袁世凱事后聽說此事后,明確表示:即使不擅長演說,“亦不見得不足以擔任總.理。俾斯麥一到議會便面紅耳赤,然俾斯麥卻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強調指出:“陸徵祥在參議院獲得七十四張同意票,今若因一席談話便推翻其總.理,則當日之七十四張同意票豈非盲舉?!?
盡管袁和部分參議員有上述主張,但第二天參議院投票表決,陸徵祥所提的內閣成員名單交由參議院表決時,多數議員們因不信任總.理,一口氣把陸徵祥所提的六位閣員名單全部否決。
陸徵祥還未過上國務總.理的癮便先嘗到當總.理的苦頭,久在國外溫文爾雅的陸徵祥什么時候見過這樣的陣勢,嚇得稱病住進醫院。其實也是無臉見人。他住進醫院后,抵死也不肯出來。
自參議院否決了陸內閣新閣員名單后,同盟會的議員們認為袁世凱的“超然內閣”路線走不通,于是大家又唱出“政黨責任內閣”。
有一派人主張由宋教仁組閣,亦有主張由黎元洪組閣,還有人主張由同盟會和統一共和黨聯合組閣。另有一派則主張由蔡鍔組閣,因蔡是統一共和黨人,而其主張又和共和黨接近。同盟會對蔡亦引為同志。蔡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