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組閣,同盟會和統(tǒng)一共和黨都會全力支持,共和黨亦無從反對。
當組閣問題正在醞釀時,國際間發(fā)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日俄同盟條約》簽訂,過去日俄對立,在侵略中國行動上互相監(jiān)視,于中國是有利的,這是李鴻章外交上的大原則。日俄同盟,聯(lián)成一氣,可以同心協(xié)力瓜分中國,于中國是大不利。
另一事是英國宣布在西藏有絕對自由行動的權(quán)利。由于這兩個外交事件的刺激,使陸徵祥組閣化險為夷,因陸長于外交,正符現(xiàn)實需要。
同時參議院中部分議員亦認為應該委曲求全,其他如孫毓筠則認為總統(tǒng)可以解散參議院,與其無**,不如無參議院,北京各報亦贊成孫毓筠的提議。
孫毓筠(1869年—1924年),原名多琪,字竹如,號少侯,又號夬庵,安徽壽州人,民國政要。一九零六年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任總部庶務部干事。一九零七年回國,策動新軍起義,事泄被捕。武昌起義后獲釋,被任為浙江聯(lián)軍總部副秘書長、安徽都督。后赴北京,任臨時參議院議員、約法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等職。一九一五年參與發(fā)起籌安會,擁袁復辟。一九一六年七月被北京**通緝,后被赦免。一九二四年應邀赴河南軍務督理胡景翼處,后客死于開封。
此為后話。
由于參議院否決了陸內(nèi)閣的六名新閣員,爆發(fā)了國會和**的大危機,各方對參議院的行動多有微辭,袁世凱也用盡方法對參議院施加壓力,軍警會議發(fā)表公開電就是袁的一貫法寶。
袁世凱同時招待全體議員,大講國際間的危機,以及無**的危險。
這時出現(xiàn)了許多奇奇怪怪的通電和傳單,有謂要殺議長吳景濂及谷鐘秀,有謂要用**對付議員,有匿名電話給議院說軍警要暴動。
由于這千奇百怪的威脅,許多寄居財政學堂的參議員竟偷偷地搬了出去,同時不敢出席參議院。
軍警會議公所除了發(fā)表公開電之外,還召開特別會議。中級以上的軍警官佐都出席,會場中情緒甚為激烈,認為參議院誤國,應用武力解決之,最后決議:
(一)請大總統(tǒng)再規(guī)勸參議院;
(二)公推代表往謁陸總.理,請其打消辭意;
(三)如參議院仍頑固不化,仍不投同意票,則請大總統(tǒng)解散參議院。最后還發(fā)表一項聲明,說是明知軍警不應干涉政治,但為了國家前途不得不挺身而出。
第二天軍警代表四十余人趨赴國.務.院謁陸。陸徵祥著燕尾服,一副外交家派頭和來賓握手、問姓名、寒暄。
軍警代表余大鴻首先致詞說:“當前外交危急,非總.理維持不可,外間雖有阻力,但請總.理千萬不可求去,這是我們軍警界全體的意思。
“本來我們軍警界并不想干預政治,不過我們亦是國民一分子,國家到了如此地步,我們本于國民天職,不能不有此一來,何況南北之能達到統(tǒng)一,就是由于南北軍人以國家為前提,不忍兵戎相見,使國家紛亂,同胞受苦。
“今天如果總.理一去,國事瓦解,外患相侵、戰(zhàn)禍必不能免,所以我們才來見總.理,請你打消辭意。”
陸徵祥答辭說:”我自十多歲作學生起,原想犧牲一身為國家盡力,數(shù)十年如一日,直至今天,此志不變,所以在唐內(nèi)閣時代雖曾屢次辭職,仍奉命留職至于今日,即是由這種思想演變而成。承各位的好意,我是非常感謝的。
“我在外國多年,還沒有見到軍人對國.務.員有如此的誠懇和善意,使我不僅感激,而且十二分感動。今后無論如何必將盡全力服務,即使犧牲名譽,犧牲地位,犧牲性命亦在所不惜。請各位把我的意思轉(zhuǎn)達全體軍警界的同人,我非常謝謝。”
這一幕演得很動人,據(jù)一位代表事后追憶說,這位通洋務的總.理,態(tài)度倒是非常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