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
民國三年,在一片復古大潮中,勞乃宣預感到時機成熟,便把他的這兩本“大作”合印成一本書,名為《正續共和解》,遍送京內外。
勞乃宣的共和,是這樣解釋:周宣王時因天子太幼,不能執政,乃由朝中重要的公卿“和”而“共”修政事,所以名曰共和。因此,所謂共和,乃君主政體而非民主政體,今日一般政界人士“不學無術”,亂加民主于共和,實在是不通。于是勞某乃力陳中國不能推行民主制的種種理由。這就是他的《共和正解》。
至于續編是自詡他早有先見之明,民主制對中國之不恰當。他自作聰明地認為袁世凱雖身為大總統,但有伊尹之志,所以他主張創行一種憲法,名為中華國共和憲法。
以共和為名是符于他的共和正解,名中華國而不名民國,即表示要行君主制。
雖然是君主制,卻又不稱帝國,則是不與日本雷同。日本是稱帝國,俄羅斯和德國雖行君主制,但卻不稱帝國。“中華國”亦然;至于為何不稱大清而稱中華?是因中華是全名,大清只是一族之名。凡此云云,便是勞乃宣的大作奇論。
勞乃宣的“大作”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懷舊情結,因此,在當時的政壇上,也激起了不小的浪花。加之袁世凱自徐世昌出任國務卿后,一切表現都是復古,也就更加助長了這股復辟思潮。
勞乃宣除了刊印這本“大作”外,還寫了一封信給袁世凱聘為清史館館長的趙爾巽。
信上說:“總統之任必有滿期,退位后無異齊民。其時白龍魚服,無以自衛,怨毒所蓄,得而甘心,不測之災,必難獲免。項城識略過人,必早慮及此。以管見推之,以為必示人以非富天下之誠,而后足以平逐鹿之紛爭,必示人以不忘故主之忠,而后足以戢糾桓之驕氣。然此時遽議歸政,沖主不能親裁,別求居攝,殊難其選,實仍無以逾于項城。
“故愚議議定十年還政之期,昭示天下,而仍以歐美總統之名,行周召共和之事,福威玉食,一無所損,所謂閉門天子,不如開門節度也。還政之后,錫以王爵,則以總統退位,復為齊民者不同。爵位之崇,僅下天子一等,自必堂高簾遠,護衛謹嚴,不致有意外之患。……
“且總統無傳家之例,而王爵有罔替之榮,如是則項城安而王室亦安,天下因之以舉安,是以深冀我公之上陳,項城之見聽也。……公謂成先朝之史,以報先朝之恩,竊謂此說得行,其所以報先朝之恩者,尤勝于修史萬萬。……”
勞乃宣為什么寫這封信給趙爾巽呢?原來他在不久之前,曾在青島碰見趙爾巽。兩個人很熟,趙爾巽剛由北京到青島。
他們談話時,趙爾巽不經意地說了這么一句話:“不久日月重光。”
他覺得機不可失,所以當趙爾巽由青島回北京后,勞乃宣即寫了這封信給他。
勞乃宣除給趙爾巽寫了上面的一封信,同時還給袁的兒女親家,清朝時當過兩江總督的遺老周馥寫了一封信。周馥在天津曾和袁世凱共事,他的兒子周學熙又做過袁世凱的財政總長。
勞給周馥的信中說:“趙次帥(趙爾巽字次珊)由京來島,謂項城自言,今日所為,皆所以調護皇室,初無忍負先朝之意,曾商之世相(清室內務總管世續),欲卸仔肩,而世相言無接手之人,故不得不冒此不韙。
“誠如此言,則項城之心亦良苦矣。當以拙作正續兩解質之次帥,問其可否代呈、項城、次帥曰可,因即請其攜之入都。……
“伏思我公歷事累朝,恩深位重,孤忠耿耿,至今夢寐不忘,于項城有父執之誼,識拔之雅;近又締結絲蘿,親同肺腑,若出一言,重如九鼎。可否將狂瞽之言,轉達聰聽?倘荷采擇,見諸實行,非特有造于先朝,其所以為項城者,亦不啻出諸九淵,升之九天也。”
除了給趙爾巽和周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