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宣統年間攝政王載灃集中兵權于皇室中央,組織禁衛軍而自為統帥一樣。模范軍預定先成立兩個模范師,中級軍官盡量用留學生,下級軍官則用軍官生和速成生。
原來北洋軍的軍官來源,多是天津武備學堂和北洋各軍事學堂的畢業生,這兩個學堂一直是段祺瑞掌握。
袁克定籌編新軍計劃中,軍官來源改用保定軍官學校和陸軍速成學校的畢業生。保定軍官學校和天津武備學堂一樣,都是在清末創立的。袁世凱為了牽制段祺瑞,在一次商定保定軍官學校的校長人選時,故意未采納段祺瑞意見,也未和和段祺瑞商量,派素與段祺瑞不睦的蔣方震為校長。段祺瑞也還以顏色,對保定軍官學校的經費種種,陸軍部常做留難。
蔣方震當然知道原因,此人心胸不是很開闊,受不了這樣的委屈,竟在校長任內自殺,幸被搶救但堅決求去。
袁世凱乃改派蔣方震為總統府軍事參議。段祺瑞這時還兼總統府軍事處長,仍不肯放過,竟拒發委任狀,搞得蔣方震不能到差。
心機超人的袁世凱,不想太刺激段祺瑞和一般北洋舊人,把新建模范軍縮小為模范團。模范團的性質與規模都和模范軍不同,它更像是一個軍官訓練團。
派王士珍為模范團籌備處處長,直隸于統率辦事處。袁世凱深知,用北方人又是北洋宿將來籌備,就可以避免引起北洋舊人的反感。
民國三年十月二十三日,模范團正式成立,團址設在西城旃檀寺。
袁世凱開頭欲讓袁克定當這個模范團的團長。征求當時的陸軍部長段祺瑞的意見時,被段一口否定,說袁克定怎么有能力當這個團長?
袁世凱很沒面子,也很不高興,但又無法反駁段的話,因為段說得是事實。
沒有辦法,袁世凱說:“他沒能力,我有這個能力吧?那就我來當這個團長。”
段祺瑞聽了后自然無話可說,這樣袁世凱就自兼起模范團團長。
曾任赤峰鎮守使的陳光遠為團副,王士珍、袁克定、張敬堯、陳光遠為辦事員,團本部設在北海。
袁世凱一個大總統哪有精力管模范團的事,什么事都委托給了自己的兒子袁克定,于是袁克定就成了不是團長的團長。
模范團成立后,無論待遇還是裝備都遠優于其他部隊,這必然引起北洋軍的其他部隊的攀比和眼熱。常聽北洋軍中人說:這下好了,若有戰事有模范團,沒我們的事了。
更糟的是引來段祺瑞等北洋軍將領的不快,這明顯表示袁家父子已經不相信他們大家,另立新軍以代替北洋軍。
袁世凱以北洋軍為本錢起家,能穩穩當當的坐在大總統的寶座上,更是因為北洋軍威震八方。一個模范團能成什么事?所謂沒等卸磨就欲殺驢,天下還未完全底定,即欲取代北洋軍;這無疑是袁世凱這一生中的又一大敗筆。
模范團成立后,士兵由北洋軍各師下級軍官中抽調。僅駐在上海的第四師就被抽調了四百九十人;又由蔭昌自保定軍官畢業生中抽調直、豫、吉、奉各省籍貫二百八十人為中下士,以北洋軍各師中的上級軍官為該團下級軍官。
袁世凱預定模范團分作五期訓練,每期訓練半年,每期可產生四旅的新軍軍官,暫以訓練十師的模范軍官為目標。
第一期訓練成熟后,袁世凱特設“新建陸軍督練處”,成立拱衛軍步兵四旅,炮兵一團,騎兵一團,機關槍營一營、輜重營一營。模范團的軍火都是購自德國的最精良武器彈藥。
第二期名正言順以袁克定為團長,陸錦為團副。
袁克定自作聰明,特挑選一批中學以上學生與各師下級軍官配合訓練,畢業后因程度不夠,僅能成立兩旅。
第一期后來編為第十一、十二兩師,以李奎元、陳光遠為師長。第二期人員后來僅編為第九師一師,以陸錦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