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人民之殷望也。
“至于前此之宣誓,有發揚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國元首循例之詞,僅屬當時就職儀文之一。差當日之誓詞,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國之國體,國體實定于國民之意向,元首當視乎民意為從違,民意共和,則誓詞隨國體為有效;民意君憲,則誓詞亦隨國體為變遷。今日者,國民厭棄共和,趨向君憲。則是民意已改,國體已變,民國元首之地位,已不復保存,民國元首之誓詞,當然消滅。凡此皆國民之所自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
“我皇帝惟知以國家為前提,以民意為準的,初無趨避之成見,有何嫌疑之可言,而奚必硁硁然守儀文之信誓也哉。要之我皇帝功崇德茂,威信素孚,中國一人,責無旁貸。昊蒼著佑,億兆歸心。天命不可以久稽,人民不可以無主。伏冀撝衷勉仰,淵鑒早回, 毋循禮讓之虛儀,久曠上天之寶命。亟頒明詔,宣示天下,正位登極,以慰薄海臣民喁喁之渴望,以鞏固我中華帝國萬年有道丕丕之鴻基??偞聿粍贇g欣鼓舞懇款迫切之至。除將時今發還本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推戴書,及各省區國民代表推戴書等件,仍行赍呈外,謹具折上陳,伏乞睿鑒施行。”
這一次,袁世凱沒再推脫,這樣一來,其稱帝兩揖一讓,就在民國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一天之內完成了。民國風云人物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