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可讀《五柳先生傳》,《滕王閣序》,《與韓荊州書》?!庇谑?,陳宧遵命大聲朗讀,聲音鏗鏘,頓忘窮愁潦倒、日食維艱的處境。
突然,喜慶的鞭炮四處響了起來,丁亥年佳日悄然來到人間。陳宧當即賦詩一首:“缊袍敝衣已經年,十日無炊一粲然。最是家家除夕夜,晚香亭畔枕書眠。”這首詩表現了他在窮困潦倒中樂觀的心態和勤奮上進的精神。
他為官極其清廉,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北京一片混亂,京師大學堂師生四散。經其叔祖陳學棻介紹,他到榮祿處謀職,被榮祿任命為稽查長。他短衣匹馬,出入于行伍之間,因為他辦事勤勞能干,不久,他被榮祿任命為武衛軍管帶(營長)。
他帶了三百多士兵堅守北京朝陽門。北京被八國聯軍攻陷之后,他身負槍傷幾十處,士兵散失的很多,留下的士兵不到一百人。他在離京的路途中,拾得銀兩十三萬七千兩,這是其它來京勤王的部隊遺棄的,無人把守保管。
于是,他“由兵護送至榮祿處交納。榮祿大驚,以為世上安得有此人,給予獎賞?!?
對這件拾餉歸公的事情,陳宧老朋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鄧之誠先生在他的《陳二庵將軍小傳》中也有記載:“庚子事起,為武衛軍管帶,守齊化門(今北京朝陽門),與敵力戰,都門不守,鑾輿西幸,收集余眾,八十五人,沖西直門,浴血而出,途中得遺棄兵餉十三萬七千兩,親至保定,以畀榮祿?!痹谪澪鄢娠L,吏治腐敗的社會大環境之中,陳宧能夠如此廉潔奉公,潔身自好,涓滴歸公,當然不能不令榮祿大驚失色,以為世上怎么有這樣的奇人。
陳宧的這種品質給他樹立了良好的做人品牌,“奇士之稱,聞名天下,三公禮敬,督撫交聘。”
后來,兩廣總督岑春煊和四川總督錫良爭相招聘他為自己幕僚,陳宧選擇了錫良。
陳宧對人極為“度量恢宏、心胸寬闊”。
盧靜遠,湖北人,南洋陸師一期生,留日士官一期炮兵科畢業。他與陳宧是既是老鄉又是少年同學。一九一一年擔任軍咨府第一廳廳長時,租住大長公主(恭親王的女兒,慈禧太后的干女兒)位于板廠胡同的房子,居住期間不小心房子失火焚毀。大長公主屢次找他索賠房屋,盧靜遠因為無力賠償,感到十分窘迫。
這時候,陳宧來北京拜訪他,盧靜遠以為他擔任東北二十鎮統制之職位,一定比較富裕,于是貿然開口向他“借”銀子五千兩。但是,陳宧一向清廉自恃,沒有余錢,只能拒絕了他的要求。盧靜遠因為借款不遂,懷恨在心,于是在軍咨府負責人載濤(光緒弟弟)跟前給陳宧“上眼藥”。
載濤見過陳宧之后,感到陳宧相貌寒苦,萎靡不振,再加上陳宧不善辭令,難免答非所問,南腔北調。盧靜遠趁火打劫地說陳宧大概有不良嗜好。恰好這時候,陳宧所領導的二十鎮士兵和日本士兵發生斗毆。于是,載濤罷免了他二十鎮統制的官職,把他調到一個冷衙門坐冷板凳。
陳宧丟失了統制的職位,認為大失錫良的威信和自己的面子名聲,不想再回到東北,徑直從北京辭職回到湖北老家。曾祺對這件事情是這樣記載的,盧靜遠“以借款不遂,懷恨在心,于是造謠生事,謂陳嗜好甚深。”
沒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辛亥革命之后,盧靜遠失業了,這時,陳宧擔任參謀部次長。他托陳宧的幾個部下向他求情謀職。
陳宧把他進讒言導致他丟官的事情和部下說了之后,感嘆地說:“既然你們都出來替他說話,看在你們的面子上,給他個閑差使吧!”
他安排盧靜遠為參謀部部附,每月能夠拿到薪水大洋一百六十元。陳宧的不念舊惡,度量恢宏由此可見!
李炳之,曾經以下犯上地向他討欠下的薪水,怒氣沖沖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