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雖然不是革命黨人,但和革命黨的一些重要人物,有特殊關系。比如,共進會會長孫武,曾是湖北武備學堂的學生,與黎元洪有師生情誼。
文學社社長蔣翊武服役四十一標,是黎元洪的部屬。而他們二人,和黎元洪個人關系也不錯,對黎元洪也比較了解。
新軍中很多共進會和文學社的成員,也都是二十一協黎元洪的屬下,平日里很欽佩黎元洪的為人。
為了統一思想,確定都督的人選。一九一一年四月,共進會和文學社在洪山寶通寺后邊的寶塔中,專門開了一次聯席會議。
后來,人們稱這次會議為“洪山寶塔會議?!?
洪山寶塔被掩映在樹影之中,平日里少有游人,很是隱秘。塔內的螺旋式階梯可供一人躬身而上。參加會議的是新軍各標、營、隊的代表。共進會和文學社兩個組織的骨干參加了會議。
在首義后很有名氣的蔣濟民身穿排長服裝,在塔外巡視掩護。會議沒有儀式,不準記錄,沒有簽名,可以說什么痕跡都沒留下,足見保密規格之高。
此會議只開了十分鐘,參加會議的人就各自散去。
據此次會議的參加者萬鴻喈,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一九一一年四月,蔣翊武托劉九穗來邀我到洪山寶通寺開會,據他說此會是各標、營、隊有代表性的重要分子會議。我和劉走到長春觀門口遇到蔣翊武,蔣小聲告訴我說:‘今日開會,是討論推舉黎元洪為臨時都督之事?!覇枺骸璺峭?,何以推他為都督?’劉對蔣說:‘早知萬同志反對此事,開會時必有爭辯,所以先為告之,我們可找一草地休息,詳談一下。’
“我們幾人,找到一僻靜之地,劉對我說:‘革命黨中間并非沒有人材,藍天蔚在三十二標的時候,大家即有意推藍為都督,但他遠在奉天,一時不能南來。最適合都督之選是吳祿貞,但他也在北方,我們已決定先派人去和他接洽,恐怕他也一時趕不到。至若現在軍隊里的一些同志,都是一些士兵正、副目,下級軍官不多,中級軍官更沒有,不足以資號召。所以要把黎元洪拉出來,其利有三:一、黎乃當前名將,用他可以懾服清廷,號召天下,增加革命軍聲威;二、黎乃鄂軍將領,素得士心,可以號召部屬附和革命;三、黎素愛護當兵文人,而這些文人都是革命黨人,容易和他合作。所以,拉黎出來,革命必易成功。我們要的是推翻清政.府,何惜給他一個都督名義,俟將來吳祿貞領兵南下,再推吳為正式都督,給黎一個其他合適位置,有何不可?’
“蔣翊武笑著對我說:‘將來推你為大東門及通湘門司令時,你還得好好注意黎的行動呢?!?
“我三人進到寶通寺開會時,蔣翊武發言,他說,今天的緊急會議,主要是商量都督人選問題,經文學社與共進會協商后,我們決定推舉黎元洪為都督,不知大家意見如何。代表中有人問:‘黎是否同志?’劉九穗站起來解釋,把剛才在外邊對萬鴻喈講的話又復述了一遍。代表們聽了劉九穗的解釋,輕輕拍手表示贊成?!?
萬鴻喈在回憶文章中還談到了,事后,他還是有些想不通,向蔣翊武和劉九穗提出疑問:“蔣同志既為文學社首領,文學社又人數眾多,何不推為都督?”
蔣翊武答:“在湖北舉義,自以湖北人為領袖適宜?!?
萬鴻喈又說:“既然如此,蔡國禎(即蔡濟民)亦可為之?!?
蔣翊武正色地對萬言道:“革命團體,前有日知會、共進會,以及群治學社等,孫武、劉公、季雨霖均可推為都督,革命黨人不爭權奪利,以免將來發生裂痕也?!?
蔣翊武的這一番話,高深莫測。歷史大變革時期,能人輩出,諸如蔣翊武這樣的,被各個團體推舉為首領的人們,其實,個個都很不簡單。這些人不是靠資歷,靠關系,或者靠些什么獨有的資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