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也不能再讓這個機構存在,對此,段祺瑞自然積極支持。
而段祺瑞在下令裁撤京畿軍政執法處時,因為這是袁的特務機構,也是被各方最痛恨的機構,黎元洪也深受其害,當然拍手稱快。
但是很快,不愉快的事就來了。
都知道徐樹錚是段祺瑞的智囊和心腹,因徐曾是袁世凱所最憎恨的人。段在袁政府出任國務總理時,就為了要派徐樹錚為國務院秘書長而和袁鬧得極不愉快。現在袁世凱這個障礙沒有了,段當然要啟用徐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讓人想不到的是,黎元洪更討厭這個徐樹錚。
徐樹錚(1880年—1925年),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因區別于同時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人稱“小徐”。
他出生前其父父親徐忠清(又名徐世道)和母親岳氏已經生育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當時,徐忠清已有四十七歲,而岳氏也有四十五歲,徐樹錚的出生對他們來說可謂老來得子,因此對徐樹錚格外疼愛。正如徐樹錚所回憶的那樣“樹錚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撫愛規教,倍切于兄姊”。
徐樹錚出身于一個耕讀之家,他的祖父徐蘭因躲避太平天國之亂而逃到了徐州城外的醴泉村定居。他的父親徐忠清原本是一個鄉村塾師,一八七三年被選為拔貢生;母親岳氏為徐忠清之繼室,其家族自稱岳飛后裔。
徐樹錚的外祖父岳封叔是個看相先生,因看中徐忠清有富貴之相而將女兒嫁給他。徐樹錚從小生長在這樣一個鄉村知識分子的家庭環境中,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聰明伶俐,鄉里爭傳他“七歲能詩”,譽為神童。
十三歲那年(1892年)考中秀才,四年后以歲試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績補廩生,可謂少年得志。
徐樹錚文武雙全,才華橫溢,著有闡述他政治思想的《建國銓真》及文學作品《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
公平地說,這徐樹錚是有才氣的,但這樣年少得志的人很容易有一個毛病——目空一切,誰都不看在眼里。而徐樹錚不但有這個毛病,而且要加個更字。不是一般的目中無人,簡直是專橫跋扈。
這種人并非有什么大毛病,但在人群中往往是最討人嫌、最難與人相處。
說徐樹錚目中無人吧,倒也不是,只不過他就服一個人,就是段祺瑞。別人他都不放在眼里,就是威風八面的袁世凱也不例外。
段祺瑞要任命徐樹錚為國務院秘書長,雖然這用不著請示黎元洪,但是卻又繞不開黎。因為按臨時約法,徐的任命必須總統和國務員聯署。
當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張國淦為此請示黎元洪時,好脾氣的黎元洪當時就火了,一個根本不拿他當回事的段祺瑞已經讓他很難受了,再加上這么個國務院秘書長,不是要他命嗎?當即表示,什么事都可以商量,用誰都可以,就是徐樹錚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張國淦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也知道黎元洪不同意不行,想勸黎元洪幾句。
每一次不管什么事,黎元洪都能認真的聽他說話,這一次黎元洪變了個人。
“不行,絕對不行,沒有商量的余地,你這就去回復我們的段總理。”
黎元洪根本不讓張國淦說話。
張國淦做難了,這要是如實回復段祺瑞,這兩個人肯定要即刻鬧僵。琢磨了老半天,也沒想出辦法,只好去搬救兵,去找徐世昌。
徐世昌聽了后,想都沒想,對張國淦說“請秘書長轉告總統,什么事都可以不好商量,用誰都可以說不,只有這個小徐不行。如果大總統不想為一件小事搞得雞犬不寧,就聽我這旁觀者一次。”
當張國淦把徐世昌的話轉達給黎元洪時,黎元洪也已經冷靜下來了,雖然不愿意,也只能咬著牙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