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公望浙江督軍,王占元湖北督軍,陳宦湖南督軍,陳樹藩陜西督軍,蔡鍔四川督軍,陸榮廷廣東督軍,陳炳焜廣西督軍,唐繼堯云南督軍,劉顯世貴州督軍。
朱家寶為直隸省長,郭宗熙吉林省長,畢桂芳黑龍江省長,田文烈河南省長,沈銘昌山西省長,齊耀琳江蘇省長,倪嗣沖安徽省長,戚揚江西省長,范守佑湖北省長,張廣建甘肅省長,楊增新新疆省長,朱慶瀾廣東省長,羅佩金廣西省長,任可澄云南省長,戴戡貴州省長,胡瑞霖署福建省長,孫發緒署山東省長,張作霖兼署奉天省長,呂公望兼署浙江省長,陳宦兼署湖南省長,陳樹藩兼署陜西省長,蔡鍔兼署四川省長。
朱家寶兼署直隸督軍,畢桂芳兼署黑龍江督軍,張廣建兼署甘肅督軍,楊增新兼署新疆督軍。
湖南督軍陳宦未到任前以陸榮廷暫署,廣東督軍陸榮廷未到任前以龍濟光暫署。令湯薌銘為廣東查辦使,李烈鈞勛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上層和各省軍政首長名單,是煞費若心的。一方面要促進南北統一,兼顧方方面面,特別是北洋系和護國軍方面。另一方面也面對實際。
這次人事安排,無論帝制與反袁派,在位和不在位的,都給予一定的位置安排,在安排上算是盡了最大努力。
這也應該是總統府與國務院方面協商和妥協的結果。
從黎元洪方面要傾向護國軍一些,而段祺瑞則要努力鞏固北洋勢力。但是,肯定地說,主導意見是來自段祺瑞。
新政.府本意想在各省達到軍民分治,所以只有少數省份是以督軍而兼署省長的,署是臨時性質。
四川、湖南、廣東、廣西這四個省人事是老大難。新政.府不管動機如何,如此安排不但不能平衡各方面矛盾,簡直是播下了戰爭種子,成了制造了紛亂的根源,尤其是對湖南。
為什么不維持湯薌銘的湖南督軍而改派使他為廣東查辦呢?原來就在發表各省督軍名單的前兩天,湖南出了事。
湖南宣布護國獨立時,北洋軍第六師在湘西,安武軍倪毓棻部在岳州。湯薌銘能指揮的,只有北洋軍一個混成旅。由旅長車震率領,駐扎在長沙附近。
這時候,廣西軍已有一部分到達衡陽和寶慶。陸榮廷以護國軍湘、粵、桂聯軍總司令身份,于六月初由廣東開到湖南,進駐衡州。
在湖南內部,趙恒惕等已組成了湘軍兩師,湘西一部分民軍也開到長沙附近成立了一個師。這是個劍拔弩張的局面,北洋軍與護國軍無法和平相處,隨時可能發生沖突。
湯薌銘的處境和陳宦在成都差不多,既不能指揮駐扎在湘西、湘北的北洋軍,又不能指揮湖南的民軍和桂、粵的客軍。
最糟的是湖南人恨透了這個殺人如麻的湯屠戶,各路民軍要圍攻長沙,以及國民黨人要用手槍和炸.彈對付湯的風聲傳遍了長沙城。七月四日深夜,湯薌銘在惶惶不可終日中離開了長沙。
湯薌銘走后,湘軍已成立了三個師,師長是陳復初、趙恒惕、陳忠洵。曾繼梧以湘軍第一軍長暫代湖南都督,龍璋暫代湖南民政長。隨后程潛以湖南護國軍總司令名義由云南到了湖南,他的部隊改為湘軍第四師。
湯薌銘的離去,并未減輕湖南的,而七月六日北京政.府又發表陳宦為湖南督軍兼署省長,陳宦未到任前,派陸榮廷署理督軍和省長,這個命令使湖南更加復雜了。
在段祺瑞看來,無論袁世凱有千錯萬錯,陳宦都不應該做出與袁絕交的事,太不夠意思了。天下人都可這樣做,唯有你陳宦不行。或許段祺瑞對陳宦原來就沒有好印象,現在則惡劣至極。那么段又為什么同意派陳為湖南督軍兼署省長呢?這是由于黎元洪堅決主張必須給陳一個督軍職務。
當湯薌銘逃離湖南后,段打算迅速派遣一支北洋軍進駐湖南,又苦于無兵可調。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