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憲垮臺,護國成功,梁啟超和蔡鍔這師生二人成為當時眾望所歸之人。
黎元洪極渴望能獲得護國軍方面更多的支持。有人向黎建議,禮聘梁啟超為總統府秘書長,這正和黎元洪意。
七月一日黎元洪致電梁啟超:“屢承來訓,慮遠思深,謀國之心,家居彌篤。泰山北斗,景仰為勞。亦每知讀禮之時,不敢以閣員相浼,然萬端待理,棼如亂絲,辱以庸才,丁茲危局,設使舊鼎覆餗,淪胥以滅,既負人民望治之心,亦違先生救時之愿,竊不自揣,欲以本府秘書長相屈,既無嫌乎奪情,且可資乎論道。先生模楷人倫,萬流仰鏡,倘肯垂念邦國,當不忍金玉爾音。敢布寸心,擁彗俟命。”
梁啟超是何等聰明之人。又何嘗不知道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所以婉言謝辭。
黎元洪自是不肯放棄,隨后多次致書遣人邀梁入京,“贊襄一切”,并命公府收支處自七月份起月贈津貼二千元。
其中有一致梁函寫道:“自違塵教,裘葛載更。嶺樹江云,迢迢千里,雖鱗鴻多便,郵電常通,而仰企之懷,未足罄其萬一也。徐君佛蘇到京,詢悉素履安和,旅祺清適,欣慰不可言喻。國家多故,禍變相尋,賴執事奔走提倡之功,與夫調護斡旋之力,幸得由剝而復,轉危為安。元洪不才,亦獲隨諸君子后,共荷鉅艱,凡百措施,均資指導,嘉猷偉略,薄海同欽,此固民國無疆之休,非僅私幸已也!
“現在國會將開,人心粗定,而茫茫前途,來日大難,一切建設問題,非得宏才卓識如執事者,從容坐論,隨事諮商,長夜冥行,其何能淑?前曾奉上一電,敬迓高軒,適執事儼然在憂服之中,哀毀已甚,未便固請,然引佇足音,寸陰若歲,自夏徂秋,虛席以待者,亦既三閱月矣!屈指讀禮之期,行滿百日,為國奪情,萬民所望,睹此危局,寧忍恝然。伏乞臺從北來,克日命駕,慰我饑渴,示我周行,九頓以請,幸毋遐棄,鑒此微忱。”
足見黎元洪是心誠至極、求賢若渴;但梁啟超還是不為所動。
民國五年雙十節,黎元洪以共和重建為名,發表了一大批授勛令。
首授孫中山大勛位;蔡鍔、唐繼堯、陸榮廷、梁啟超、黃興、岑春煊六人以勛一位;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三人以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勛章頒贈得很多,可謂陽光普照。既有西南護國起義的諸多將領,也有北洋派所有擁有兵權者,甚至遜清皇室之世續、載濤、紹英等也都榜上有名。有魚龍混雜和勛章如雨之嫌,但是,中山先生和護國元勛獲得高勛位,畢竟意義重大。
段祺瑞的國務院關于上層和地方的人事安排,也陸續出臺:
六月十三日令徐樹錚為國務院秘書長,令王式通為國務院參議。
三十日政.府人事大改組,批準原外交總長、交通總長曹汝霖,內務總長王揖唐、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農商總長章宗祥、教育總長張國淦辭職。
同時任命唐紹儀為外交總長、許世英為內務總長、陳錦.濤為財政總長、程璧光為海軍總長、張耀曾為司法總長、孫洪伊為教育總長、張國淦為農商總長、汪大燮為交通總長、段祺瑞自兼陸軍總長。
唐紹儀未到任以前陳錦.濤暫兼外交總長,張耀曾未到任前,以張國淦兼司法總長。
七月十二日再局部改組,以孫洪伊為內務總長、范源濂為教育總長、許世英為交通總長。八月一日改派谷鐘秀為農商總長,張國淦任總統府秘書長。
七月六日,決定對于各省軍政首長的名稱加以修改,在官制未定以前,各省督理軍務長官改稱督軍,民政長官改稱省長。
陸續任命張作霖為奉天督軍,孟恩遠吉林督軍,張懷芝山東督軍,趙倜河南督軍,閻錫山山西督軍,馮國璋江蘇督軍,張勛安徽督軍,李純江西督軍,李厚基福建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