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為掃興張作霖的,開始嘗到當年他的上司張錫鑾和段芝貴的苦果。他知道馮德麟這位曾經的義父可不好得罪,先派吳俊升、馬龍潭兩位鎮守使去與馮疏通,勸馮先接任幫辦職務,什么事都好商量。
吳俊升(1863年10月11日—1928年6月4日),字秀峰,后字興權,又字子琴,綽號吳大舌頭,奉天昌圖人,十七歲進入遼源捕盜營。
一九一二年,蒙古王公勾結日本人,策動“滿蒙獨立”,吳俊升率部給其以沉重打擊。一九二一年任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一九二四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吳俊升任第五軍軍長。一九二五年郭松齡反奉,吳俊升任討逆軍總司令,兼左路軍團司令,擊敗郭松齡部隊。一九二八年北伐戰爭張作霖失敗后,決定息爭罷戰,退兵關外。吳俊升前往山海關迎張作霖返奉,于當年6月4日,在沈陽皇姑屯與張作霖同時被日本人炸死。
馬龍潭(1857年—1940年2月)字騰溪,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人。少年時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才華過人,愛好書法,堪稱一代儒將。
父親馬奇峰在一八六七年被封為振威將軍,哥哥馬龍文于一八六八年四月十日鎮壓農民起義軍捻軍時戰死,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恤蔭馬家子孫世襲云騎尉,一八七六年馬龍潭承襲云騎尉世職(相當于武教官)。
馬龍潭雖戎馬在外,卻兩次對故鄉捐款,編修《慶云縣志》,鄉人尊稱為“馬大人”。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馬龍潭暫居四平。日本加劇侵略東北,想用其名望收買人心,特成立中滿自治會,擅自發出文告,委任馬龍潭擔任會長。馬龍潭得知后,在日本人面前拍案拒絕,甚至一頭撞到床頭,滿頭流血。
馬龍潭精力過人,六十歲仍騎馬出巡,日馳千里,后病逝于四平。
馮知道吳和馬兩人是替張作霖做說客,竟閉門謝客。張不得已,只好親自登門訪馮,低聲下氣地向馮說了許多患難弟兄有福同享的好言語。
馮德麟礙于情面提出了就職的條件。就是要另設軍務幫辦公署,其組織和軍務督辦公署一樣,設參謀長及四課,編制和經費也要完全相同,說到底就是要和張“平分天下”。
張作霖沒雖然愿意讓步,卻不愿讓到這個地步,便請示中央,讓上方出來說話。
袁世凱答復張說“成立幫辦公署于體制不合,不能照準,但軍務幫辦辦公費準月支十五萬元。”
張覺得袁的解決辦法實在高明,便拿了這封電報和十五萬元第一月辦公費去見馮,滿以為馮會同意。不料馮竟拒不接受,同時拍電給袁請求辭職,且不待袁的答復即率兵徑返原防廣寧。
老奸巨滑的袁世凱,對張、馮互爭,私心竊喜。部下互相牽制,避免養成一個獨霸一方的地方人物,是他最樂見的。
然而帝制失敗,他不愿奉天再鬧出糾紛,所以他便請他的老把兄張錫鑾,要他以老上司資格到奉天擔任調合人。
怎知“快馬張”竟一口拒絕“我老了,他們這些新貴是不會聽我話的。”
馮德麟態度益發強硬,大有要向張作霖攤牌之勢,張仍委曲求全,不愿和馮翻臉。
為討馮德麟歡心,張作霖派心腹廿五旅的旅長孫烈臣攜帶禮品和現款三十萬元,到馮的防地廣寧犒軍,委婉而恭敬地勸馮回省。
孫烈臣(1872—1924),字占鰲,后改贊堯。生于奉天黑山(今遼寧錦州黑山),是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干將之一。曾任吉林督軍兼行省長,黑龍江督軍兼行省長,東北軍陸軍整理處總監兼陸軍總部參謀長,陸軍上將。
他一直全力協助張作霖在東北剿匪以及驅逐東北的俄國武裝,與段祺瑞、曹錕爭奪天下,發展軍工業,建設東北。
民國五年五月二十日,馮德麟率馬、步、炮軍共五營,浩浩蕩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