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新首相寺內正毅, 一八五二年二月五日,出生于長州(現山口縣)。長州藩士出身,曾參加戊辰戰爭。
一八六九年在鎮壓幕府殘余勢力的箱館戰役中表現出色,由山田顯義推薦入大阪兵學校學習。
一八七一年八月十四日初任陸軍少尉。歷任陸士學生司令副官,后備步兵第六大隊長,近衛步兵第一聯隊第一大隊第一中隊長。
一八七七年參加西南戰爭,在最大的一次戰役中右手負傷。由此轉入軍事教育系統。任陸士學生大隊大隊長。
一八八二年作為閑院宮載仁親王的隨員赴法國,駐法公使館附武官。一八八七年回國任陸軍大臣大山巖的官房副官,秘書官兼陸軍戶山學校校長,陸士校長代理,陸士校長。由于得到日本陸軍創始人山縣有朋元帥賞識,任第一師團參謀長,參謀本部第一局長。甲午中日戰爭時任大本營運輸通信部長官。
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七日晉升陸軍少將。后歷任參謀本部第一局長(事務代理),升男爵,參謀本部附,步兵第三旅團長。
一八九八年首任陸軍教育總監,陸士校長(事務代理),同年升為中將。
一九零零年兼參謀次長兼鐵道會議議長。一九零二年任第一屆桂太郎內閣陸軍大臣兼教育總監,并在第一次西園寺公望內閣、第二次桂太郎內閣中留任,任期長達十年。參與指揮日俄戰爭。一九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晉升陸軍大將,翌年九月二十一日升子爵。任鐵道會議議長兼馬政長官兼韓國統監兼第一任朝鮮總督。
在職六年中,鎮壓了朝鮮人民的反抗斗爭,建立了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完全吞并朝鮮。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升伯爵,一九一六年六月二十四日授予元帥稱號,在山縣有朋的堅決支持下,同年十月九日接任第十八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寺內正毅是個從政老手,一上臺就高唱日“支”親善。日本外相后藤邀晤中國公使章宗祥密談,希望中國派一個親善使節到日本進行關于解決中日懸案的談判,日本且愿借款支持中國政府。
日本希望中國政府先派親日的曹汝霖為秘使前來日本,把一切條件談妥,然后再派一個如徐世昌這樣的,親日色彩并不濃的大員,以正式使節出面來簽訂這個協定。
章宗祥把這消息告訴了曹汝霖,曹本應列入帝制禍首名單內,由于日本公使的庇護才得逍遙法外。
曹得到章宗祥的秘訊,向段進言,提出“攘內”必先“安外”,必須借外援統一這個四分五裂的中國。所謂的外援,就是取得外國的政治借款和軍火供應,有了這兩項,就可以鎮壓國內的反對力量。
曹又推論袁世凱的外交失敗原因,是外交上采取了聯英聯美以制日的錯誤方針。日本近,英美遠,遠水不能救近火,英美忙于歐戰,抽不出力量到東方來。中國向美國借款,或者親近英美,首先就會受到日本政府的強力反對,而西方國家為了討好日本,在緊要關頭上也會犧牲中國,弱國不能采取“遠交近攻,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而只能采取“近交善鄰”的外交政策。
段祺瑞正苦于自己的政權不穩,財政上已經面臨山窮水盡,對外借款波折重重。軍事上他也不能控制南方,甚至不能控制北洋派。加上總統和國會又處處和他為難。很自然地聽了曹的話,希望得到日本這個外援。段也認為徐世昌是最好人選,就派人去作徐世昌的工作。
日本是對中國最有威脅的列強,徐世昌是個老狐貍,當然不會去干這種“漢奸”勾當,拒絕擔任赴日特使的工作。
民國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段根據曹的意見,以國務院的名義令章宗祥先與日本政府接洽,派曹汝霖為親善特使。
這件重大任命,段既未通過國務會議,也把總統蒙在鼓里。直到十一月三十日日本同意了,段才提交